室上性心动过速是起源部位或折返途径在希氏束分叉以上的常见心律失常,发作时突发突止、心率快。其首选药物包括腺苷(通过与心肌细胞腺苷受体结合抑制传导,适用于大多患者,儿童需密切观察、老年人要考虑心肾功能)、维拉帕米(钙通道阻滞剂,适用于无严重基础病患者,儿童慎用、老年人要关注基础病)、地高辛(转复慢,用于伴心衰患者,儿童易中毒需精确剂量、老年人防蓄积中毒);非药物干预有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如Valsalva动作(部分患者可试,特定患者不宜)、颈动脉窦按摩(成人专业操作,特定患者禁忌)、眼球压迫(儿童慎用、老年人谨慎),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首选药物,同时考虑多种因素保证治疗安全有效。
一、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定义及特点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起源部位或折返途径在希氏束分叉以上。发作时可表现为突发突止的心悸等症状,心率通常较快,一般在150250次/分。
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及相关依据
(一)腺苷
1.作用机制:腺苷通过与心肌细胞上的腺苷受体结合,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传导,从而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腺苷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有较高的转复成功率。例如多项临床试验显示,静脉注射腺苷后,约70%90%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可在数秒内转复为窦性心律。
2.适用情况:适用于大多数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尤其是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3.特殊人群考虑
儿童:儿童使用腺苷时需注意,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因为儿童对腺苷的耐受性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同时,要严格按照体重等因素准确给药,但需避免低龄儿童滥用,因为低龄儿童可能存在更多潜在的生理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使用腺苷时要考虑其心肾功能等状况,因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谨慎评估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维拉帕米
1.作用机制:维拉帕米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滞心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抑制钙离子内流,减慢房室结的传导速度,从而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众多临床研究证实其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例如一些大规模的临床观察显示,静脉应用维拉帕米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率较高。
2.适用情况:可用于无明显心力衰竭等严重基础疾病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
3.特殊人群考虑
儿童:儿童使用维拉帕米需非常谨慎,因为儿童的心血管系统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对心血管的抑制作用可能更为明显,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用药剂量,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
老年人:老年人使用维拉帕米时要关注其基础心血管疾病情况,如是否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因为维拉帕米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心脏的收缩和传导功能,需根据患者的具体心功能状况等调整用药。
(三)地高辛
1.作用机制:地高辛通过抑制钠钾ATP酶,使细胞内钙增加,增强心肌收缩力,同时还能减慢房室结传导。不过,地高辛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速度相对较慢,一般不作为首选的紧急转复药物,但在一些慢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中可能会用到。
2.适用情况:适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但对于急性发作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一般不作为首选。
3.特殊人群考虑
儿童:儿童使用地高辛时,由于其年龄小,个体差异大,更容易出现药物中毒等不良反应,需要精确计算剂量,并密切监测血药浓度等指标。
老年人:老年人使用地高辛时要注意其肾功能情况,因为地高辛主要经肾脏排泄,老年人肾功能减退时药物容易蓄积,导致中毒风险增加,需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并密切观察中毒症状。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及适用情况
(一)刺激迷走神经方法
1.Valsalva动作:让患者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对于一些发作时间较短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可尝试此方法。但要注意,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不宜采用该方法,因为可能会加重病情。
2.颈动脉窦按摩:适用于成人患者,但需由专业人员操作,按摩时要注意同时监测心率和血压,避免用力过度导致严重的心率减慢或血压下降等不良后果。对于有颈动脉窦过敏、脑血管疾病等患者禁忌使用。
3.眼球压迫:让患者闭眼向下看,用手指在眶下压迫眼球,每次不超过1015秒。该方法儿童慎用,老年人也需谨慎,因为可能会导致视网膜剥离等严重眼部并发症。
总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腺苷、维拉帕米等在不同情况下有各自的应用优势,同时非药物干预措施在适当情况下也可尝试,但都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