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是怎么回事
外阴瘙痒常见局部原因有阴道炎症、外阴局部皮肤病变、不良卫生习惯,全身原因有糖尿病、黄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表现为程度不一的外阴瘙痒及可能波及肛周等,相关检查有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血糖检测、肝功能等检查;应对建议包括一般处理(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和针对病因治疗(阴道炎、外阴局部皮肤病变、全身疾病分别采取对应治疗),出现外阴瘙痒应及时就医针对性治疗。
一、外阴瘙痒的常见原因
1.局部原因
阴道炎症:如霉菌性阴道炎(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研究表明其在女性阴道菌群失调等情况下易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导致外阴瘙痒,同时伴有白带增多呈豆腐渣样等表现)、滴虫性阴道炎(阴道毛滴虫感染所致,可引起外阴瘙痒、白带稀薄脓性、泡沫状且有异味等)、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等增多,会出现外阴瘙痒、白带鱼腥臭味等)。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女性都可能患病,比如性生活活跃的女性相对更易患滴虫性阴道炎等,有过流产史等病史的女性患阴道炎的风险可能增加。
外阴局部皮肤病变:外阴湿疹(与过敏、局部潮湿等因素相关,表现为外阴皮肤瘙痒、红斑、丘疹、水疱等多形性皮疹)、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皮肤变白变薄等),这类情况在有过敏体质的女性中更易发生,长期穿着不透气化纤内裤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诱发外阴硬化性苔藓等外阴局部皮肤病变。
不良卫生习惯:不注意外阴清洁,长时间不更换内裤,经血、阴道分泌物等刺激外阴皮肤,容易引起外阴瘙痒。比如一些女性经期卫生注意不够,长时间使用卫生护垫等,都可能导致外阴局部潮湿,引发瘙痒。
2.全身原因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含糖量升高,刺激外阴皮肤,可引起外阴瘙痒,同时可能伴有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范围较广,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出现外阴瘙痒的并发症,长期高血糖状态是导致这种情况的关键因素。
黄疸:肝胆疾病引起黄疸时,血液中胆盐含量升高,沉积于外阴皮肤,可导致外阴瘙痒,同时患者会有皮肤巩膜黄染等表现。黄疸患者的年龄取决于引发肝胆疾病的病因,比如新生儿黄疸有其特定的发病原因和表现,而成人黄疸可能由肝炎、肝硬化等多种疾病引起。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多见于妊娠期女性,由于孕期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导致胆汁淤积,引起全身瘙痒,也可出现外阴瘙痒,对胎儿可能有一定影响,需要密切监测。
二、外阴瘙痒的表现及相关检查
1.表现
外阴瘙痒的程度轻重不一,有的轻微瘙痒可忍受,有的则瘙痒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睡眠。瘙痒部位主要在外阴,有时可波及肛周等部位,搔抓后可能引起外阴皮肤破损、抓痕等。
2.相关检查
妇科检查:医生会对外阴、阴道进行直观检查,观察外阴皮肤黏膜有无病变、阴道分泌物的性状等。
阴道分泌物检查:通过显微镜检查阴道分泌物,了解有无阴道炎症,如查找霉菌孢子、菌丝,滴虫等,还可进行阴道分泌物酸碱度等相关指标检测,帮助明确阴道炎的类型。
血糖检测:对于怀疑糖尿病引起外阴瘙痒的患者,需要进行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以明确血糖情况。
肝功能等检查:对于考虑全身原因如黄疸等引起外阴瘙痒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肝功能、肝胆超声等检查,评估肝胆功能情况。
三、外阴瘙痒的应对建议
1.一般处理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液。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勤换内裤。对于妊娠期女性,更要注意外阴清洁,减少局部刺激。
避免搔抓外阴,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如果瘙痒严重,尽量克制搔抓冲动,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
2.针对病因治疗
阴道炎症治疗:如果是霉菌性阴道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物;滴虫性阴道炎需使用抗滴虫药物;细菌性阴道病则根据情况使用抗厌氧菌药物等。不同类型阴道炎的治疗药物不同,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精准用药。
外阴局部皮肤病变治疗:外阴湿疹可使用糖皮质激素乳膏等药物治疗;外阴硬化性苔藓可使用丙酸睾酮等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医生指导,同时要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局部或全身影响,尤其是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儿童等用药需谨慎评估。
全身疾病治疗: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及必要的药物治疗使血糖达标;黄疸患者则需要针对肝胆疾病进行相应治疗,如肝炎患者进行护肝等治疗,肝硬化患者根据病情进行相应处理等。
总之,外阴瘙痒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出现外阴瘙痒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