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卵巢巧克力囊肿
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病变,其发病与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免疫因素有关,临床表现有痛经、月经不调、不孕、性交疼痛等,体征是妇科检查可触及与子宫相连、活动度差且有压痛的囊性包块,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B超、MRI)和血清学检查(CA125检测),对育龄、青春期、更年期女性影响不同,需重视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以改善预后。
一、定义
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病变。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内,受体内女性激素的影响,每月脱落一次,形成月经。如果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在卵巢表面或盆腔其他部位,就会形成异位囊肿。由于这种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随着月经周期而出血,在卵巢内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囊肿内含有暗褐色、似巧克力样糊状陈旧血性液体,故称为卵巢巧克力囊肿。
二、发病机制
(一)种植学说
经血逆流,内膜种植是目前被普遍认可的发病学说。女性在月经期间,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可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于卵巢和邻近的盆腔腹膜,并在该处继续生长、蔓延,形成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二)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卵巢生发上皮、盆腔腹膜等由胚胎期具有高度化生潜能的体腔上皮分化而来,在反复受到经血、慢性炎症或持续卵巢激素刺激后,可被激活转化为子宫内膜样组织,形成卵巢巧克力囊肿。
(三)免疫因素
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不能有效清除异位的子宫内膜细胞,导致异位内膜存活并增殖,进而发展为卵巢巧克力囊肿。例如,一些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人群,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包括卵巢巧克力囊肿的风险可能增加。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痛经:多为继发性痛经,即自发生内膜异位开始,患者诉说以往月经来潮时并无疼痛,而从某一个时期开始出现痛经。可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有的痛经较重难忍,需要卧床休息或用药物止痛。疼痛常随着月经周期而加重。
2.月经不调: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紊乱等。这是因为异位的子宫内膜影响了卵巢的正常功能,导致激素分泌失衡。
3.不孕:卵巢巧克力囊肿可能会影响卵巢的排卵功能以及盆腔的内环境,从而导致不孕。据统计,患有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女性不孕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4.性交疼痛:发生于子宫直肠窝、阴道直肠隔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使周围组织肿胀而影响性生活,月经前期性感不快加重。
(二)体征
妇科检查时可触及与子宫相连的囊性包块,活动度差,有压痛。囊肿较大时,在下腹部可摸到肿块。
四、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是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常用方法。典型的卵巢巧克力囊肿B超图像为附件区见无回声区,壁厚而粗糙,内有细密光点。B超检查可以初步判断囊肿的大小、位置等情况,但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病例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
2.磁共振成像(MRI):对卵巢巧克力囊肿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尤其是对于盆腔深部的病变以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囊肿的内部结构、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二)血清学检查
CA125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可能会升高,但升高幅度一般不如卵巢恶性肿瘤明显。不过,血清CA125水平的检测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同时也可以用于治疗过程中的病情监测。
五、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一)育龄女性
育龄女性如果患有卵巢巧克力囊肿,可能会面临不孕的问题,这对她们的生育计划会产生影响。在生活方式上,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因为长期的劳累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影响病情。同时,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
(二)青春期女性
青春期女性出现卵巢巧克力囊肿相对较少,但也可能发生。由于青春期女性还在生长发育阶段,卵巢巧克力囊肿可能会影响卵巢的正常发育和功能。这一时期的女性要注意观察自己的月经情况,如果出现痛经进行性加重、月经异常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检查。在生活上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三)更年期女性
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发生可能与这一时期体内激素的变化有关。这一时期的女性要关注自身的身体变化,如出现腹痛、腹部包块等情况要及时就诊。同时,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因为情绪波动可能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对病情产生一定影响。
总之,卵巢巧克力囊肿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妇科疾病,通过了解其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对不同人群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