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心脏难受怎么回事
头晕伴心脏难受的病因包括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神经系统(后循环缺血、前庭神经元炎)、其他系统(贫血、内分泌紊乱),检查诊断包括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头颅CT或MRI、血常规、血糖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来排查病因。
一、心血管系统相关病因
1.心律失常
心脏的正常节律受到干扰时会引发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异常,进而引起头晕。例如,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血液在心房内淤滞,容易形成血栓,同时心室率不规则,使得心脏输出量减少,脑部供血不足,就会出现头晕伴有心脏难受的情况。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相对常见,尤其是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大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等可能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2.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当心肌缺血发作时,患者可能出现心前区不适、胸闷等心脏难受的症状,同时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影响心脏的整体功能,进而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引起头晕。冠心病的发生与年龄增长、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等因素密切相关,男性相对女性在冠心病的发病风险上可能更高一些,随着年龄增加,发病风险逐渐升高。
3.心力衰竭
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心输出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心脏方面的表现,同时脑部灌注不足会导致头晕。心力衰竭的发生往往有基础心脏病史,如心肌梗死、心肌病等,老年人是心力衰竭的高发人群,不良的生活方式,如过度劳累、摄入过多钠盐等可能诱发心力衰竭发作,加重头晕和心脏难受的症状。
二、神经系统相关病因
1.后循环缺血
后循环主要供应脑干、小脑等部位的血液,后循环缺血时,可能出现头晕症状,同时由于脑部缺血影响到与心脏神经调节相关的区域,也可能导致心脏难受的感觉。后循环缺血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中老年人是主要发病人群,长期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加速后循环血管病变的进程。
2.前庭神经元炎
前庭神经元受到病毒感染等因素影响发生炎症,主要表现为突发的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心脏不适的伴随症状。这种疾病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青壮年相对多见,病毒感染是常见的诱因,如上呼吸道感染后容易引发前庭神经元炎。
三、其他系统相关病因
1.贫血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导致携氧能力下降。心脏为了代偿缺氧状态会加快跳动,从而出现心脏难受的感觉,而脑部缺氧则会引起头晕。贫血的原因有多种,如缺铁性贫血(多见于女性,尤其是月经量过多者或饮食中缺铁的人群)、巨幼细胞贫血(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有关,长期素食者等容易出现)等。不同类型的贫血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中的发病情况有所差异,例如缺铁性贫血在育龄女性中较为常见。
2.内分泌紊乱
如低血糖时,血糖水平过低会影响心脏和脑部的能量供应。患者会出现心悸、出汗、头晕等症状,表现为心脏难受和头晕。低血糖常见于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不当、长时间未进食等情况,在糖尿病患者中,尤其是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低血糖的发生,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调节功能下降,发生低血糖时的症状可能不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心慌、手抖等心脏方面的表现,同时也可能引起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四、检查与诊断建议
1.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率、心律等,了解心脏的基本情况和血压水平。例如,测量血压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高血压或低血压情况,高血压可能与头晕心脏难受相关,低血压也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同时影响心脏灌注。
2.辅助检查
心电图:可以检测心脏的电活动,有助于发现心律失常等心脏电生理异常情况。通过心电图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心房颤动、早搏等心律失常,对于诊断心脏相关病因导致的头晕有重要意义。
头颅CT或MRI:对于神经系统相关病因的排查有重要价值,如后循环缺血、脑出血、脑梗死等情况可以通过头颅CT或MRI明确诊断。例如,后循环缺血在头颅MRI的DWI序列上可能会早期发现缺血病灶。
血常规:可以检测血红蛋白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情况。如果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贫血导致的头晕心脏难受。
血糖、甲状腺功能检查:血糖检查可以明确是否存在低血糖或高血糖情况,甲状腺功能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内分泌紊乱导致的相关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