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和各种特点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分为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和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左向右分流型常见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各有不同特点及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影响;右向左分流型以法洛四联症为代表,有相应表现及受因素影响;无分流型包括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缩窄,也各有特点及受因素影响。
一、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及特点
(一)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
1.房间隔缺损
特点: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较多见,婴儿期症状大多不明显,多数患儿生长发育正常,常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而就诊。大型缺损时,可出现体循环血流量不足的表现,如生长发育落后、活动耐力差、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随着病情进展,晚期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当右心房压力高于左心房时,可产生右向左分流,出现持久性青紫。
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女婴相对多见,在胎儿期及出生后早期,因肺循环阻力较高,左心房压力高于右心房,分流量少,多无明显症状,随着年龄增长,肺循环阻力逐渐下降,分流量增大,症状逐渐显现,对于有房间隔缺损的儿童,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预防呼吸道感染,因为呼吸道感染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影响病情。
2.室间隔缺损
特点: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小型室间隔缺损可无明显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仅体检时发现胸骨左缘第3-4肋间响亮的全收缩期杂音。中型缺损时,患儿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消瘦、乏力、多汗,活动后气促,易患肺部感染等。大型缺损时,生后不久即可出现呼吸急促、多汗、喂养困难、体重不增,反复肺部感染,进而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形成艾森曼格综合征,出现持久性青紫。
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男婴相对多见,胎儿期由于室间隔未完全发育,出生后随着肺循环压力降低,左向右分流增加,症状逐渐明显,对于有室间隔缺损的小儿,需注意合理喂养,保证营养摄入以促进生长发育,避免过度哭闹等增加心脏负担的行为,同时要注意预防感染,因为感染可能加重心脏功能的损害。
3.动脉导管未闭
特点:动脉导管未闭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轻型者可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中型者可出现劳累后心悸、气促等,生长发育可受影响。重型者在婴儿期即可出现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急促、喂养困难、体重不增,查体可闻及胸骨左缘第2肋间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占整个收缩期与舒张期,常伴有震颤。
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女性多于男性,胎儿期动脉导管是正常血循环通道,出生后导管应逐渐闭合,若未闭合则形成动脉导管未闭,对于患有动脉导管未闭的小儿,要注意保持安静,减少哭闹,避免加重心脏负荷,同时要注意观察有无感染等情况,因为感染可能诱发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二)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
1.法洛四联症
特点:法洛四联症是一种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由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四种畸形组成。主要表现为青紫,多在生后3-6个月逐渐出现,哭闹、活动时加重,患儿有气促、喜蹲踞现象,蹲踞可增加体循环阻力,减少右向左分流,从而暂时缓解呼吸困难。还可出现杵状指(趾),由于长期缺氧,指(趾)端毛细血管扩张增生,致使指(趾)端膨大。
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男女性别差异不大,在胎儿期由于心脏结构的畸形,出生后很快出现青紫等症状,对于法洛四联症的患儿,要注意避免剧烈哭闹和情绪激动,因为这可能加重缺氧发作,同时要注意预防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和缺氧情况,需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
(三)无分流型(无青紫型)
1.肺动脉狭窄
特点:肺动脉狭窄可分为瓣膜型、漏斗部型和肺动脉型。轻度狭窄可无症状,中、重度狭窄时,患儿可出现劳累后心悸、气促、乏力,严重者可发生晕厥。查体可闻及胸骨左缘第2肋间响亮的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
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男女性别分布无明显差异,胎儿期若存在肺动脉发育异常可导致该病,对于肺动脉狭窄的小儿,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因为运动可能加重心脏的负担,影响心脏功能,同时要定期进行心脏检查,监测病情的进展情况。
2.主动脉缩窄
特点:主动脉缩窄是指主动脉局限性狭窄。患儿上肢血压增高,下肢血压降低,可出现上肢潮红、出汗,下肢发凉、乏力等。查体可闻及胸骨左缘第2-4肋间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男婴相对多见,胎儿期主动脉发育异常可导致该病,对于主动脉缩窄的小儿,要注意合理安排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因为劳累可能加重心脏的供血不足等情况,同时要密切关注患儿的血压变化等情况,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