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a型是累及升主动脉的严重心血管急症,病因有高血压、遗传性血管病变等,病理生理机制是主动脉中层病变致内膜裂口后血流冲入中层形成真假腔,临床表现为剧烈胸痛等,诊断靠CTA、MRA、血管超声等,治疗有手术和药物,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女性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主动脉夹层a型是指主动脉夹层累及升主动脉的情况,是主动脉壁中层发生撕裂,血液进入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延伸剥离的一种严重心血管急症。
二、病因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使主动脉壁承受过高的压力,增加主动脉夹层a型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约70%-80%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伴有高血压,血压控制不佳时,主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易受损,导致夹层形成。例如,长期高血压患者主动脉壁的弹性纤维会发生变性、断裂等改变,使主动脉壁的韧性下降,更容易发生撕裂。
2.遗传性血管病变:某些遗传性疾病可影响主动脉壁的结构,如马方综合征,患者因基因突变导致纤维蛋白原合成异常,主动脉壁胶原和弹性纤维发育缺陷,使主动脉壁薄弱,易发生主动脉夹层a型。这种遗传性因素在年轻患者中相对较为常见,且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3.其他因素:胸部外伤、医源性损伤(如主动脉内操作)等也可能诱发主动脉夹层a型,但相对较少见。
三、病理生理机制
主动脉中层退行性变或坏死,内膜出现裂口后,高压的血流冲入中层,使中层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扩展,形成真腔和假腔。这一过程会导致主动脉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和器官,如压迫气管可引起呼吸困难,压迫冠状动脉可导致心肌缺血等。而且,随着夹层的进展,可能会出现主动脉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四、临床表现
1.疼痛:突发的、剧烈的胸痛是主动脉夹层a型最常见的症状,疼痛常为撕裂样或刀割样,程度极为剧烈,可放射至背部、腹部等部位,且疼痛持续不缓解。这是由于夹层撕裂刺激主动脉壁的神经末梢所致。
2.其他表现:患者可能出现血压异常,部分患者表现为高血压,也有少数患者因大量出血导致血压降低;还可能出现脉搏异常,如双侧脉搏强弱不等;若夹层累及主动脉分支,还可能出现相应器官缺血的表现,如脑缺血可导致晕厥、偏瘫等,肾缺血可引起少尿、无尿等。
五、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CT血管造影(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a型的重要手段,能够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撕裂口的位置以及累及的范围等情况。通过CTA检查,可以准确判断主动脉夹层的严重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也有较高的价值,尤其适用于对肾功能不全等不能接受含碘造影剂检查的患者。MRA可以多方位、多平面成像,清晰显示主动脉的形态和病变情况。
血管超声: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初步筛查主动脉夹层,但对于升主动脉等部位的显示可能受到胸廓骨骼等因素的影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则能更清晰地观察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的情况,对主动脉夹层a型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尤其在急诊情况下可作为快速筛查的手段。
六、治疗原则
一旦怀疑主动脉夹层a型,需立即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1.手术治疗: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主动脉置换等手术,以修复受损的主动脉,防止夹层进一步扩展和破裂。手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a型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生命,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在具备相应条件的医疗机构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
2.药物治疗:主要是控制血压和心率,降低主动脉壁的张力,常用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等。通过药物将收缩压控制在100-120mmHg左右,心率控制在60-70次/分钟,以减少血流对主动脉壁的冲击,延缓夹层的进展。但药物治疗一般是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措施或在患者不适合手术时的过渡治疗。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需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儿童患者:儿童主动脉夹层a型相对罕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往往进展迅速。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同时,要加强术后的护理和监测,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3.女性患者:女性在妊娠期间也可能发生主动脉夹层a型,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因为妊娠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对于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a型的患者,需要综合考虑妊娠阶段、夹层严重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既要考虑胎儿的情况,又要优先保障母亲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