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多样,疼痛是最常见表现,约90%以上患者突发剧烈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部位与夹层起源有关,不同人群疼痛表现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影响;患者常伴高血压,各年龄段及男女均可发生,受不良生活方式和高血压病史影响;其他系统有相应表现,心血管系统可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脉搏异常等,神经系统有脑缺血症状,消化系统有腹痛等,泌尿系统有腰痛、血尿及肾功能异常,呼吸系统可致胸痛、呼吸困难等,不同年龄患者各系统表现有差异。
特点: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约9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突发的、剧烈的、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疼痛部位多与夹层起源部位有关,起病时疼痛常位于胸前区、背部中间或肩胛间区等。例如,近端夹层(升主动脉夹层)疼痛常起始于前胸,向颈部、背部放射;远端夹层(降主动脉夹层)疼痛多起始于胸背部,向腹部、下肢放射。
年龄与性别影响: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疼痛表现可能无显著特异性差异,但需结合个体情况综合判断。一般来说,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一些生活方式因素等有关,但疼痛本身的性质和部位特点主要与夹层累及的血管范围相关。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高血压、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主动脉壁承受压力大,更易发生夹层,一旦发病疼痛往往更为剧烈且起病急骤,因为不良生活方式加速了主动脉病变的进程,使夹层发生时血管壁的撕裂反应更强烈。
病史影响:有主动脉瘤病史、马方综合征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主动脉壁结构已存在异常,发生夹层时疼痛的表现可能更具隐蔽性或有其自身特点,但本质上还是以突发剧烈疼痛为主要特征。
高血压
表现:患者常伴有高血压,一方面是因为主动脉夹层发生后,机体的应激反应会导致血压升高;另一方面,夹层累及主动脉分支血管可能影响相应器官的血供,进一步反射性引起血压升高。约70%-80%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或发病时伴有高血压。
年龄与性别影响:各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均可能发生主动脉夹层,男性和女性在高血压导致主动脉夹层时,血压升高的程度等可能无本质差异,但男性本身高血压患病率可能相对有一定差异,不过在主动脉夹层伴发高血压的表现上主要是血压数值的升高,男性和女性患者均可出现收缩压明显升高,多在150mmHg以上甚至更高。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高血压,而高血压又是主动脉夹层的重要危险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高血压患者,发生主动脉夹层时往往血压控制不佳,更容易出现血压的显著波动和升高情况。
病史影响:有长期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主动脉壁长期承受高压,弹性下降,更容易发生夹层,且发病时血压多持续处于较高水平。
其他系统表现
心血管系统
心脏体征:夹层累及主动脉瓣时,可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体征,如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等。若夹层影响冠状动脉供血,还可能出现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的表现,如心电图ST-T改变、心肌酶升高等。
脉搏异常:可出现双侧上肢血压不对称,一般收缩压相差超过20mmHg,或脉搏强弱不等。这是因为夹层累及主动脉分支影响了相应上肢动脉的血流。
神经系统:若夹层累及颈动脉或椎动脉,可引起脑缺血症状,表现为头晕、晕厥、昏迷、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不同年龄患者神经系统受累后的表现可能因脑功能储备等不同而有差异,儿童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可能更易出现意识障碍等情况,因为儿童脑发育尚不完善,缺血耐受能力相对较弱;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存在脑动脉硬化等基础病变,夹层累及后更易诱发脑梗死等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
消化系统:夹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等,可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肠缺血、坏死,出现急腹症表现。不同年龄患者消化系统症状的表现相似,但儿童患者由于消化系统发育特点,腹痛表现可能更易被忽视或表现不典型,需要更仔细的鉴别诊断;老年患者可能本身有胃肠道基础疾病,夹层累及后症状可能与原有疾病症状混淆,需注意区分。
泌尿系统:夹层累及肾动脉时,可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肾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出现肌酐、尿素氮升高等肾功能异常表现。不同年龄患者肾功能受累后的表现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肾功能储备相对较好,但夹层累及肾动脉后也会较快出现尿量改变、肾功能指标异常等情况;老年患者本身肾功能随年龄增长有一定减退,夹层累及肾动脉后肾功能恶化更快更明显。
呼吸系统:夹层累及主动脉弓累及支气管动脉等,可能导致胸腔积液等,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不同年龄患者呼吸系统症状的严重程度有所差异,儿童患者胸腔积液等情况可能因胸廓等发育特点,呼吸困难表现可能相对更急促;老年患者本身可能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夹层累及后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被掩盖或加重原有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