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泪沟
泪沟形成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决定面部骨骼结构与脂肪分布,影响眼周皮肤厚度和弹性)、年龄增长(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流失,面部脂肪重新分布,骨质吸收)、皮肤松弛(不良生活习惯与紫外线伤害致皮肤老化松弛)、眼部结构特点(眼眶骨性结构、眶隔脂肪容量及眼轮匝肌状况影响)、表情习惯(频繁眼周表情改变力学平衡致眶隔脂肪移位)、减肥与体重波动(面部脂肪减少及皮肤弹性下降),同时针对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及特殊病史人群,分别给出了预防及改善泪沟的相关建议。
一、遗传因素
泪沟的形成与遗传密切相关。多项研究表明,遗传决定了面部骨骼结构和脂肪分布特点。部分人群因遗传因素,眼眶下方的韧带较为坚韧,会限制脂肪的正常分布,使得眶隔脂肪较少向下移位填充泪沟区域,导致泪沟较同龄人更为明显。例如,父母一方或双方存在明显泪沟,子女遗传到类似面部结构的概率较高,从而出现泪沟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此外,遗传还可能影响眼周皮肤的厚度和弹性,较薄且弹性差的皮肤更易显现出泪沟的凹陷。
二、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各组织器官逐渐发生老化,这是泪沟形成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眼周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逐渐流失,皮肤变薄且弹性下降,变得松弛,失去对皮下组织的支撑力,进而使得眶隔脂肪疝出,加深了泪沟的凹陷程度。另一方面,面部脂肪也会发生重新分布,眶隔脂肪减少,同时眼眶下缘的骨质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吸收,这些改变使得眼眶下缘与邻近皮肤之间的落差加大,泪沟越发明显。研究显示,一般从30岁左右开始,眼周组织老化加速,泪沟的出现和加重趋势更为显著。
三、皮肤松弛
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如过度用眼、熬夜、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会使眼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加速眼周皮肤的老化,导致皮肤松弛。眼周皮肤松弛后,其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的结构遭到破坏,无法维持正常的张力,进而形成泪沟。此外,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也不容小觑,长期暴露在阳光下,若不注意防晒,紫外线会损伤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减少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的合成,使皮肤松弛,增加泪沟出现的风险。有调查发现,经常熬夜且不注意防晒的人群,泪沟出现的年龄比生活习惯良好者平均提前35年。
四、眼部结构特点
眼眶的结构特点对泪沟形成有一定影响。眼眶的骨性结构决定了眶隔脂肪的分布范围和位置。若眼眶下缘的骨性结构相对较深,或者眶隔脂肪先天性容量不足,那么在眶下缘与眼周皮肤之间就容易形成明显的凹陷,即泪沟。另外,一些人眼轮匝肌较薄弱,对眶隔脂肪的支撑作用减弱,也会使眶隔脂肪更容易向下移位,导致泪沟加深。例如,部分人由于眼部发育的个体差异,眼轮匝肌先天性较薄,相比眼轮匝肌厚实者,泪沟更易出现且更为明显。
五、表情习惯
频繁的面部表情,特别是涉及眼周的表情,如皱眉、眯眼等,会使眼周肌肉反复收缩。长期如此,会导致眼周肌肉与皮肤之间的纤维组织逐渐松弛,改变眼周皮肤与肌肉之间的力学平衡。这种平衡的改变会影响眶隔脂肪的正常位置,使眶隔脂肪向下移位,进而加重泪沟的凹陷程度。例如,从事户外工作经常眯眼的人群,以及经常因焦虑等情绪皱眉的人群,泪沟的形成和加深速度相对较快。
六、减肥与体重波动
短期内体重快速下降或频繁的体重波动,会使面部脂肪减少。由于眶隔脂肪对泪沟区域有一定的填充作用,面部脂肪减少时,眶隔脂肪也会相应减少,无法充分填充泪沟区域,导致泪沟凸显。研究表明,在短期内体重下降超过5%的人群中,约40%会出现泪沟加深的情况。此外,反复减肥和增肥,会使皮肤弹性下降,难以适应脂肪量的变化,进一步加重泪沟的形成。
温馨提示:
1.青少年:此阶段身体仍在生长发育,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长时间用眼,注意防晒,以预防泪沟过早出现。青少年新陈代谢旺盛,若发现泪沟有加深趋势,应及时调整生活方式,一般可得到一定改善。
2.成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泪沟形成风险增加。应重视眼周护理,除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外,可适当使用一些具有保湿、抗皱功效的眼霜。若泪沟严重影响美观,可咨询专业医生,了解如填充等医美方法,但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有资质的医生进行操作。
3.老年人:由于皮肤松弛和脂肪流失更为严重,泪沟往往较为明显。在日常生活中,除做好皮肤护理外,可通过合理饮食增加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摄入,如猪蹄、鱼皮等。如需进行医美改善泪沟,要充分评估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治疗方式。
4.特殊病史人群:如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在考虑通过医美手段改善泪沟时,应告知医生详细病史。因为这些疾病可能影响术后恢复,甚至增加手术风险。例如,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较差,术后感染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在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由医生综合评估后再确定是否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