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男性前列腺炎
男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常见疾病,分为急性细菌性、慢性细菌性、慢性非细菌性。急性细菌性由细菌逆行感染致中青年易发病,起病急有高热等症状;慢性细菌性多由急性未愈迁延,中年男性高发,症状反复;慢性非细菌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好发中青年,症状多样。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上急性细菌性抗感染并卧床多饮水等,慢性细菌性长疗程抗生素加物理治疗,慢性非细菌性综合治疗。各类型需注意对应生活方式等相关事项,不同人群患病及治疗有相应特点
一、定义
男性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受到病原体感染或某些非感染因素刺激而出现的炎症反应,是成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
二、分类及相关情况
(一)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1.病因: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等,多是经尿道逆行感染所致。
2.年龄因素:各年龄段成年男性都可能患病,但以中青年男性相对更易发生急性感染,年轻男性性生活活跃,若不注意卫生等,增加了细菌逆行感染的风险。
3.症状表现:起病急,可出现高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还可能伴有会阴部、耻骨上区疼痛。
4.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久坐、憋尿、不规律性生活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比如久坐会导致前列腺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利于细菌滋生等。
(二)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1.病因:多是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未彻底治愈迁延而来,也可能是由其他部位的感染灶经血行播散至前列腺引起。
2.年龄与性别:主要发生于成年男性,男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年男性相对高发。
3.症状特点:症状反复发作,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烧灼感,排尿困难、尿潴留,后尿道、肛门、会阴区坠胀不适等,病程较长者可能伴有性功能障碍、精神神经症状等。
4.生活方式关联: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酗酒、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久坐等会加重症状或导致病情反复,酗酒会刺激前列腺充血,辛辣食物也会对前列腺产生不良刺激。
(三)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1.病因: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病原体感染无关,而是与盆底肌肉功能失调、免疫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等有关。
2.年龄性别:好发于中青年男性,男性群体均可能患病。
3.症状表现:临床症状多样,主要有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可表现为会阴、阴茎、肛周部、尿道、耻骨上区或腰骶部等部位的疼痛或坠胀感;排尿异常,如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等;性功能障碍,如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等;精神神经症状,如焦虑、抑郁、失眠、记忆力下降等。
4.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熬夜、过度劳累、性生活不规律(如过度手淫、性生活频繁或过少)、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熬夜和过度劳累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和内分泌功能,进而影响前列腺的状态。
三、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发病过程、性生活史、泌尿系统感染史等情况。比如了解患者是否有尿频、尿急等症状持续的时间,是否有过尿道感染病史等。
(二)体格检查
主要检查前列腺的情况,包括前列腺的大小、质地、有无压痛等。通过直肠指诊触摸前列腺,了解其大体状况。
(三)实验室检查
1.前列腺液检查:是诊断前列腺炎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显微镜观察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卵磷脂小体等的数量。正常前列腺液中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卵磷脂小体丰富;若白细胞增多,卵磷脂小体减少,常提示有前列腺炎。
2.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及尿沉渣检查等,有助于排除泌尿系统其他疾病引起的类似症状。
(四)影像学检查
如B超检查等,可了解前列腺的形态、大小、结构等情况,辅助诊断前列腺炎,并排除前列腺其他病变,如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结石等。
四、治疗与注意事项
(一)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1.治疗原则:主要是抗感染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2.注意事项: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避免饮酒和食用辛辣食物等。年轻男性患病后要积极配合治疗,防止转为慢性。
(二)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1.治疗:采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疗程相对较长,同时可配合物理治疗等。
2.注意事项:成年男性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性生活,避免久坐等,定期复查前列腺液等指标,监测病情变化。
(三)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1.治疗:治疗较为复杂,多采用综合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如止痛、改善排尿症状等)、物理治疗(如前列腺按摩、热疗等)、心理治疗等。
2.注意事项:中青年男性要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同时要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等。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男性,若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妊娠期男性一般不会患前列腺炎,但要注意其伴侣的生殖健康相关问题对男性心理等可能产生的影响,给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