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多大年龄的人得
不同年龄段白内障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各异。婴幼儿期有先天性白内障,与遗传相关;儿童青少年期有外伤性白内障及可能与遗传性眼病、不良用眼等有关;中年期40岁以上易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受紫外线、吸烟等影响;老年期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为主,糖尿病、高度近视、有眼部外伤史等人群患病风险更高,生活方式等因素也有影响。
一、不同年龄段白内障的发生情况
(一)婴幼儿期
1.先天性白内障
部分婴幼儿会在出生前后就患有先天性白内障,这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例如某些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基因异常可能导致晶状体发育异常从而引发白内障。其发病没有明确的特定年龄界限,但主要在婴幼儿阶段被发现,患儿可能出现瞳孔区发白等表现,影响视力发育。
(二)儿童及青少年期
1.外伤性白内障
此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如果受到眼部外伤,如眼球顿挫伤、异物伤等,容易引发白内障。例如在玩耍过程中眼部受到撞击、化学物质溅入眼部等情况,都可能导致晶状体混浊,从而形成外伤性白内障。另外,一些遗传性眼病也可能在儿童青少年期表现为白内障,如某些少见的遗传性晶状体疾病。
(三)中年期
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皮质性白内障多见)
40岁以上人群逐渐开始出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的代谢发生改变,晶状体蛋白逐渐变性、混浊。一般4050岁为白内障的初发期,此时晶状体混浊可能较轻,对视力影响不大,但通过裂隙灯检查可发现晶状体周边部皮质出现楔形混浊等改变。到了5060岁,可能进入膨胀期,晶状体混浊加重且体积膨胀,可引起眼压升高等情况,部分患者会出现视力明显下降的表现。
(四)老年期
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为主
60岁以上老年人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高发人群。随着年龄进一步增长,晶状体混浊程度会逐渐加重,进入成熟期甚至过熟期。在成熟期,晶状体完全混浊,视力严重下降;过熟期时晶状体皮质液化、核下沉等,可能会引起晶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等并发症。据统计,6574岁人群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病率较高,随着年龄超过75岁,患病率进一步上升。此外,一些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糖尿病患者患白内障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更高,发病年龄可能相对更早,病情进展也可能更快,因为高血糖会影响晶状体的代谢,导致晶状体混浊加速。
二、不同因素对不同年龄段白内障发生的影响
(一)生活方式因素
1.婴幼儿期
如果孕期母亲有感染风疹等病毒的情况,可能会增加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风险。此外,新生儿出生后如果有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的情况(虽然婴幼儿期白内障多与先天因素相关,但不当的光线刺激可能不是主要病因,但也是需要注意的环境因素),一般不会直接导致白内障,但良好的用眼环境对婴幼儿视力发育有益。
2.儿童青少年期
长期近距离用眼、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不良用眼习惯可能不会直接引发白内障,但如果在这个阶段眼部受到外伤则容易导致外伤性白内障。另外,一些儿童青少年如果有长期营养不良的情况,可能会影响晶状体的正常代谢,虽然不是导致白内障的主要原因,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晶状体发生病变的易感性。
3.中年期
长期紫外线暴露是中年期发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在户外工作且没有做好眼部防晒措施的人群,如农民、渔民等,由于长时间受到紫外线照射,晶状体吸收紫外线后会产生自由基等物质,损伤晶状体蛋白,加速晶状体混浊的进程。此外,吸烟也会增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风险,吸烟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影响晶状体的氧化抗氧化平衡,导致晶状体混浊。
4.老年期
老年期如果有长期高盐、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全身代谢,间接影响晶状体的代谢。同时,缺乏体育锻炼等也可能使身体的代谢功能下降,对晶状体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而规律的生活方式,如适度运动、合理饮食等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可能对降低白内障的发生风险有一定帮助。
(二)特殊人群情况
1.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比非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白内障。在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中,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较早出现晶状体混浊;对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会使晶状体的渗透压改变,导致晶状体纤维肿胀、混浊。这类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白内障并及时处理。
2.高度近视患者
高度近视患者(近视度数大于600度)在中年以后发生白内障的风险也相对较高。这是因为高度近视会导致眼球的结构发生改变,影响晶状体的营养供应和代谢,使得晶状体更容易出现混浊。高度近视患者需要更加关注眼部健康,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包括晶状体情况的检查。
3.有眼部外伤史人群
既往有眼部外伤史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再次发生外伤性白内障的风险相对较高。而且眼部外伤可能会导致晶状体混浊的程度加重或引发其他眼部并发症。这类人群需要避免再次眼部受伤,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晶状体的异常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