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精囊炎
精囊炎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感染性疾病,由精囊受细菌等病原体入侵引发炎症。病因包括病原体感染(如细菌可经尿道、淋巴或血行感染精囊,不同人群感染风险有别)及过度性生活等不良生活方式致会阴部充血、抵抗力降低。临床表现有疼痛(急慢性表现不同,不同年龄段感受有差异)、排尿异常、血精等。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直肠指检)、实验室检查(精液常规、血常规)及影像学检查(超声)。治疗原则为抗感染(依病原菌选合适抗生素,不同年龄段需考虑安全性等)及对症治疗(止痛、止血等)。预防需保持良好生活方式(规律性生活、避免久坐等)和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尿道清洁、性生活卫生等)。
一、精囊炎的定义
精囊炎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精囊受到细菌等病原体入侵而引发的炎症反应。精囊是储存精子的重要器官,位于膀胱底部与直肠之间,在前列腺上方,左右各一。
二、精囊炎的病因
1.病原体感染
细菌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可通过尿道逆行感染精囊,例如不注意尿道卫生,细菌由尿道上行至精囊;也可通过淋巴系统或血行感染精囊,如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病灶,病原体经血液传播至精囊。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人群感染风险有所不同,比如性生活不规律、频繁手淫的中青年男性,相对更容易因局部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增加细菌感染精囊的几率;而老年人群体若有基础疾病影响免疫力,也可能成为细菌入侵精囊的易感人群。
2.其他因素
过度性生活、长时间骑车、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导致会阴部反复充血,局部抵抗力降低,增加精囊炎的发病风险。例如长期从事久坐工作的人群,如司机等,精囊长期处于充血状态,容易引发炎症。
三、精囊炎的临床表现
1.疼痛症状
急性精囊炎患者可出现下腹疼痛,并可牵涉到会阴和两侧腹股沟;慢性精囊炎患者则表现为耻骨上区隐痛,伴会阴部不适,疼痛症状时轻时重。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和表述可能有所差异,一般来说,中青年患者可能因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症状相对较明显,而老年患者可能症状相对隐匿。
2.排尿异常
急性精囊炎患者尿急、尿频、尿痛症状较为明显,排尿时尿道有灼热感;慢性精囊炎患者也可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且可伴有排尿不适、灼热感等。不同性别在排尿异常表现上无本质差异,但男性精囊炎患者的排尿异常与生殖系统炎症密切相关。
3.血精
精液呈粉红色、红色或带有血块,这是精囊炎较为特征性的表现。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精囊炎,都可能出现血精情况,血精的出现与精囊炎症导致精囊黏膜充血、出血等病理改变有关。
四、精囊炎的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性生活史、泌尿系统感染史等。比如了解患者是否有过不洁性生活、是否有过尿道炎等泌尿系统感染病史,这些信息对判断精囊炎的病因和病情有重要参考价值。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患者,其病史特点不同,如中青年患者可能有较多涉及性生活方面的病史信息,而老年患者可能更多关注既往泌尿系统疾病史等。
2.体格检查
直肠指检可发现精囊区域有压痛,急性精囊炎时精囊可增大,有触痛;慢性精囊炎时精囊可能变硬,有结节感。通过直肠指检能初步判断精囊的大体情况,但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3.实验室检查
精液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精液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通过精液常规检查能直观了解精液中炎症细胞等情况,细菌培养则可确定具体的病原体,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血常规检查:急性精囊炎患者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反映体内存在炎症反应。
4.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发现精囊增大、囊壁增厚等改变,有助于辅助诊断精囊炎。超声检查方便、无创,能较为直观地观察精囊的形态结构变化。
五、精囊炎的治疗原则
1.抗感染治疗
根据病原菌类型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不同年龄段患者在抗生素选择上需考虑药物的安全性等因素,例如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抗生素,而老年患者若有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要调整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和种类。
2.对症治疗
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适当使用止痛药物缓解症状;对于血精症状,可使用止血药物等对症处理。但具体药物选择需遵循医疗规范,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六、精囊炎的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规律性生活,避免过度性生活和频繁手淫;避免长时间骑车、久坐等,定时起身活动,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应注意这些生活方式的调整,例如中青年男性要合理安排性生活频率,老年男性也需关注会阴部的健康维护,避免因不良生活方式增加精囊炎的发病风险。
2.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尿道清洁,勤换内裤,注意性生活卫生,性生活前后男女双方都应清洗外生殖器,减少病原体感染的机会。尤其对于有高危性行为风险的人群,更要重视性生活卫生,降低精囊炎等生殖系统感染的发生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