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和宫颈糜烂是一样的吗
宫颈炎是宫颈的炎症性疾病,病因多样,有相应症状及特定诊断治疗方式;宫颈糜烂是宫颈外观状态,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多与雌激素相关,病理性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等有关,两者有区别也有联系,诊断鉴别需综合手段,治疗原则因情况而异,不同人群在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上各有特点,青春期、生育期、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有不同的关注要点和处理方式。
一、定义与本质
1.宫颈炎:是指宫颈发生的炎症,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也可由化学物质刺激、机械性刺激或损伤等所致。包括宫颈阴道部炎症及宫颈管黏膜炎症。其病理改变有宫颈糜烂样改变、宫颈息肉、宫颈肥大等多种表现形式。
2.宫颈糜烂:曾经是一个困扰了很多女性的一个疾病名词,在过去的医学教科书上,还有宫颈糜烂的所谓分度诊断,现在已经被纠正。宫颈糜烂只是一种临床征象,可为生理性改变,也可为病理性改变。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多见于青春期、生育年龄妇女雌激素分泌旺盛者、口服避孕药或妊娠期,由于雌激素的作用,鳞柱交界部外移,宫颈局部呈糜烂样改变外观;病理性改变见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子宫颈癌也可使宫颈呈糜烂样改变。
二、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本质属性:宫颈炎是炎症性疾病,强调宫颈存在炎症反应,有相应的炎症表现及可能的病因。而宫颈糜烂是一种宫颈外观的状态描述。
病因方面:宫颈炎主要病因是病原体感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化学物质刺激(如高浓度酸性或碱性溶液冲洗阴道等)、机械性刺激或损伤(如刮宫、性生活过于频繁等)。宫颈糜烂的生理性改变主要与雌激素水平相关,病理性改变与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宫颈癌等有关。
临床表现:宫颈炎患者可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也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宫颈糜烂生理性改变者多无明显症状,病理性改变者可能伴有阴道异常出血、阴道排液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并非特异性的,不能仅通过症状来区分宫颈炎和病理性宫颈糜烂。
2.联系:病理性的宫颈糜烂样改变可能与宫颈炎同时存在,因为宫颈的炎症可能导致宫颈外观呈现类似糜烂的表现,或者宫颈糜烂样改变的状态下更容易发生宫颈炎。
三、诊断与鉴别
1.诊断方法
宫颈炎:医生会通过妇科检查观察宫颈情况,同时进行病原体检测,如取宫颈分泌物进行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检测,必要时还可进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等。
宫颈糜烂:主要通过妇科检查观察宫颈外观,对于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而对于病理性宫颈糜烂样改变则需要进一步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必要时行阴道镜及宫颈活检以明确病变性质。
2.鉴别要点:通过病史询问、详细的妇科检查、病原体检测、宫颈细胞学及HPV检测、阴道镜检查等综合手段来鉴别宫颈炎和宫颈糜烂的性质(生理性或病理性)。例如,对于青春期、生育期女性出现的宫颈糜烂样改变,多考虑为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而对于有接触性出血等异常表现,且HPV或TCT异常的宫颈糜烂样改变,则要高度警惕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等病理性情况,同时结合是否有炎症相关表现来鉴别是否合并宫颈炎。
四、治疗原则
1.宫颈炎
针对病原体的治疗:如果是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的宫颈炎,常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等;如果是沙眼衣原体感染,常用药物有阿奇霉素等。
对症治疗:对于有宫颈糜烂样改变合并宫颈炎且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的,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局部治疗,如使用阴道栓剂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宫颈糜烂
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一般无需治疗,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即可。
病理性宫颈糜烂样改变: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宫颈上皮内瘤变,需根据病变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可随访观察,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可能需要行宫颈锥切术等;如果是早期宫颈癌,则需根据分期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五、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
1.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可能出现生理性宫颈糜烂样改变,此时一般为正常生理现象,无需过度紧张,但要注意保持外阴卫生,减少感染风险,同时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因为青春期也是宫颈癌相关病变的潜在发病时期。
2.生育期女性:生育期女性如果出现宫颈炎或病理性宫颈糜烂样改变,要重视孕期保健等情况。在孕期如果合并宫颈炎,要谨慎选择治疗方法,避免影响胎儿;如果是病理性宫颈糜烂样改变合并孕期,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因为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病变发展,产后需及时进行复查和相应处理。
3.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出现宫颈糜烂样改变时,更要重视宫颈癌筛查,因为此阶段女性宫颈癌的发病风险相对有所增加,通过定期进行TCT和HPV检测等早期发现病变并及时处理。同时,这部分女性如果合并宫颈炎,在治疗时要考虑到绝经后阴道局部环境变化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注意药物使用对阴道局部微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