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多少属于低血压
低血压的定义及诊断标准包括一般人群(非药物状态下成年人收缩压低于90mmHg和/或舒张压低于60mmHg)、老年人(收缩压低于100mmHg且伴脑灌注不足表现)、儿童(低于同年龄段正常范围下限且伴相关表现);分类及表现有生理性(体质性低血压无明显症状或体位变化时短暂头晕,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改变时血压下降伴症状)和病理性(继发性低血压由疾病引起伴原发疾病表现);评估与检查包括病史采集(问相关情况)、体格检查(测不同体位血压等)、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等,影像学检查如心电图等)。
一、低血压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一)一般人群低血压界定
在非药物状态下,成年人收缩压(SBP)低于90mmHg和(或)舒张压(DBP)低于60mmHg时,可定义为低血压。这一标准是基于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观察得出的,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方式人群的血压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确定了这一能反映机体可能存在健康问题的血压临界值。例如,一项涵盖多地区、多年龄段的大规模人群血压调查显示,当收缩压低于90mmHg时,人群中出现头晕、乏力等低血压相关不适症状的比例显著升高。
(二)特殊人群低血压特点
1.老年人:老年人的动脉血管弹性下降,血压调节能力减弱,其低血压的判定标准可能略有不同。一般来说,收缩压低于100mmHg且伴有头晕、黑矇等脑灌注不足表现时,需考虑低血压情况。这是因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胶原纤维增加、弹性纤维减少,导致血管顺应性降低,血压更容易出现波动。比如,一些研究发现,65岁以上老年人收缩压低于100mmHg时,发生跌倒、晕厥等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
2.儿童:儿童不同年龄段血压正常范围不同,新生儿收缩压正常范围在60-70mmHg,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1岁时收缩压约为80mmHg左右,2岁后收缩压大致遵循公式:收缩压(mmHg)=年龄×2+80,舒张压约为收缩压的2/3。如果儿童血压低于同年龄段正常范围下限,且伴有精神萎靡、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需考虑低血压可能。这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血管系统尚未完全成熟,血压调节机制相对不完善有关。例如,早产儿由于发育不成熟,更容易出现血压偏低的情况,需要密切监测其血压变化。
二、低血压的分类及相关表现
(一)生理性低血压
1.体质性低血压:常见于体质较弱的人群,尤其是女性。一般无明显症状,或者仅在突然站立等情况下出现短暂头晕,这是由于体位变化时,血液不能及时供应到脑部引起的。其发生与遗传、身体瘦弱等因素有关,通过加强营养、适度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部分人群可改善。例如,一项针对体质性低血压女性的研究表明,经过3-6个月的饮食营养补充和规律运动后,约60%的人群血压可回升至正常范围。
2.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时,收缩压下降幅度超过20mmHg或舒张压下降幅度超过10mmHg,并伴有头晕、视力模糊、乏力等症状。这是因为人体体位改变时,静脉回流减少,心脏搏出量暂时不足,导致脑供血不足。老年人由于自主神经功能衰退,更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比如,老年人夜间起床时,由于夜间身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血流缓慢,突然站立时更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二)病理性低血压
1.继发性低血压:由某些疾病引起,如严重感染、过敏、大出血、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例如,严重感染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血管扩张,可引起血压下降;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机体代谢率降低,也会出现血压偏低的情况。此类低血压往往伴有原发疾病的相应表现,如严重感染时会有发热、寒战等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时会有胸痛、胸闷等表现。
三、低血压的评估与检查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用药史、生活方式(如饮食、运动情况)等。例如,询问女性患者是否处于月经期、妊娠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因为这些时期可能影响血压;询问是否长期服用降压药物等,以判断是否为药物引起的低血压。
(二)体格检查
测量不同体位(卧位、坐位、站立位)的血压,同时检查心率、心脏听诊、神经系统体征等。站立位血压测量一般在患者站立后1-3分钟进行,通过对比不同体位血压变化,判断是否存在体位性低血压。心脏听诊可了解是否有心脏节律异常等情况,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判断低血压是否导致神经系统受损。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如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等)、甲状腺功能等检查。血常规可了解是否有贫血等情况,贫血可导致血压偏低;血生化检查有助于发现内分泌疾病等导致低血压的原因。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甲状腺功能检查会出现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等异常。
2.影像学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可能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或MRI等检查。心电图可检测心脏电活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心脏电生理异常;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如是否有心肌病变、心脏瓣膜病变等;CT或MRI等检查可帮助发现是否有颅内病变等导致低血压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