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腺瘤是什么病
肌腺瘤是子宫腺肌病的一种表现,由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发病与子宫内膜异位种植、雌激素相关,有月经异常(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痛经、子宫增大等临床表现,可通过超声、MRI等检查诊断,治疗有药物和手术方式,不同特殊人群情况不同,还可通过减少宫腔操作、注意月经卫生、定期体检等预防。
一、肌腺瘤的定义
肌腺瘤是子宫腺肌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
二、发病机制
1.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覆盖于子宫体腔面,当某些因素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细胞增生、侵袭到子宫肌层,并在其中生长、浸润,就可能引发肌腺瘤。例如,多次妊娠、分娩、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可能损伤子宫肌层,使得子宫内膜细胞有机会侵入肌层。
2.雌激素相关:雌激素是促进子宫内膜生长的重要激素,肌腺瘤患者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内膜组织受雌激素影响,会出现周期性的增生、出血等类似子宫内膜的变化,从而导致子宫增大、肌层增厚等病理改变。
三、临床表现
1.月经异常
月经量增多:患者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部分患者月经量可超过80ml,长期月经量增多可能导致贫血,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这是因为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内膜影响了子宫的收缩功能,导致子宫收缩不良,血管不能正常关闭,从而引起出血量增多。
月经经期延长:月经持续时间较正常延长,可达7-10天甚至更长。主要是由于异位内膜在肌层内的异常生长,干扰了子宫的正常节律性收缩,使得子宫内膜脱落时间延长。
2.痛经
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多发生于经前一周开始,月经来潮第1天最严重,以后逐渐减轻。疼痛程度较为剧烈,部分患者需服用止痛药物才能缓解。这是因为异位内膜在经期发生出血,刺激子宫肌层收缩,引起疼痛,且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呈现进行性加重趋势。
3.子宫增大: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地较硬,有压痛。子宫增大一般呈球形,大小多为12-18周妊娠大小,但也有个别患者子宫增大不明显。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方法。超声下可见子宫均匀性增大,肌层回声不均匀,有时可见点状或小片状低回声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肌腺瘤的诊断价值更高,可更清晰地观察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内膜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对肌腺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准确判断子宫肌层内异位内膜的位置、范围和病变程度,有助于与其他子宫疾病相鉴别。
2.临床表现结合病史:对于有多次妊娠、分娩、宫腔操作史,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量增多等症状的患者,结合病史有助于初步考虑肌腺瘤的可能。
五、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对于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或近绝经期的患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痛经和减轻月经量增多的症状,如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
孕激素类药物:如孕三烯酮等,可使异位内膜萎缩,缓解症状。但其不良反应较多,如体重增加、肝功能损害等,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肝功能等指标。
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通过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使异位内膜萎缩,缓解症状。常用药物有亮丙瑞林、戈舍瑞林等。使用GnRH-a后可能会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如潮热、盗汗、阴道干燥等,一般停药后可逐渐恢复。
2.手术治疗
子宫切除术:对于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行子宫切除术,这是根治肌腺瘤的方法。
病灶切除术:适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或病灶局限的患者,通过手术切除子宫肌层内的异位病灶,但术后有复发的可能。
六、特殊人群情况
1.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若患有肌腺瘤,可能会影响生育,导致不孕、流产等情况。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评估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先尝试药物治疗缩小病灶后再备孕,或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后积极备孕。在备孕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因为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对肌腺瘤病情产生影响。
2.近绝经期女性:近绝经期女性肌腺瘤患者,可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若症状较轻,可暂时观察,等待自然绝经;若症状较重,影响生活质量,可考虑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3.老年女性:老年女性肌腺瘤相对较少见,若发生肌腺瘤,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一般来说,若患者全身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可选择药物对症治疗;若全身状况较好,可根据病情考虑手术等治疗方式。
七、预防措施
1.减少宫腔操作: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人工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因为这些操作可能会增加子宫内膜异位到肌层的风险。在进行宫腔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间接降低肌腺瘤的发病风险。
2.注意月经卫生:保持月经期间的外阴清洁,避免在月经期间进行性生活,以减少盆腔感染的机会,降低肌腺瘤的发病可能性。
3.定期体检:育龄期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超声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子宫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