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垂直斜视
垂直斜视是双眼垂直位置不在同一水平线、一只眼相对另一眼上下偏移的眼外肌疾病。病因有先天性(胚胎发育眼外肌异常等)和后天性(神经源性、肌肉源性等);临床表现有外观双眼不对称、视觉复视及眼部运动异常等;诊断通过视力、眼位、眼球运动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屈光矫正、视功能训练)和手术;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易致弱视需尽早干预,成年影响外观视觉质量,特殊病史患者需谨慎评估制定方案。
垂直斜视是一种眼外肌疾病,表现为双眼的垂直位置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一只眼睛相对于另一只眼睛向上或向下偏移。
一、病因
1.先天性因素: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眼外肌的发育异常有关,例如眼外肌的起始点、止点位置或肌肉本身的结构异常,这种情况在出生时或婴儿早期就可能存在,且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垂直斜视患者的个体发生风险相对较高。
2.后天性因素
神经源性因素: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发生病变,如颅脑外伤导致动眼神经损伤等,会影响眼外肌的正常运动协调,从而引发垂直斜视。例如,动眼神经麻痹时,可能出现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视等表现,其中就包含垂直方向的位置异常。
肌肉源性因素:眼外肌本身的病变,如眼眶内肿瘤压迫眼外肌,改变了肌肉的正常功能和张力,导致眼球垂直方向的位置偏移。另外,长期的不良用眼习惯,如长期侧卧看书等,虽然不是主要病因,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眼外肌的平衡,长期积累可能增加垂直斜视的发生风险。
二、临床表现
1.外观表现:患者可出现双眼不对称,一眼位置高于或低于另一眼。比如,向上垂直斜视时,会发现一只眼的黑眼球位置比另一只眼高;向下垂直斜视时则相反。
2.视觉症状:可能出现复视,即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物体,这是因为双眼成像不在同一位置,大脑无法融合两个图像导致。儿童患者由于无法准确表达复视,可能表现出异常头位,如头部倾斜、扭转等,试图通过调整头位来减少复视带来的不适,以便获得相对清晰的单眼视觉。例如,为了克服垂直斜视引起的复视,患儿可能会将头部向一侧倾斜,使双眼的视网膜对应关系更接近正常,从而减轻复视症状。
3.眼部运动异常:检查时可发现眼球向垂直方向的运动受限,比如向上垂直斜视的患者,向上注视时受限明显。
三、诊断方法
1.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患者的远视力和近视力,了解视力情况,因为垂直斜视可能影响视力发育,尤其是儿童患者,长期的垂直斜视可能导致弱视等视力问题。
2.眼位检查
角膜映光法:让患者注视前方的手电筒光,观察角膜上反光点的位置,判断眼位是否偏斜。例如,反光点位于角膜中央为正位,若反光点偏向颞侧则为外斜视,偏向鼻侧则为内斜视,同时也能初步判断垂直方向的偏斜情况。
三棱镜检查:精确测量眼位偏斜的度数,通过放置三棱镜来中和眼球的偏斜,从而准确得出垂直斜视的度数,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3.眼球运动检查:检查眼球向各个方向的运动情况,了解眼外肌的功能状态,判断哪些眼外肌存在问题,是由于神经因素还是肌肉本身因素导致的垂直斜视。
四、治疗方式
1.非手术治疗
屈光矫正:如果患者存在屈光不正,如近视、远视或散光,需要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以改善视力,有时也有助于减轻垂直斜视带来的视觉问题。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及时矫正屈光不正可以促进视觉发育,防止弱视的发生和发展。
视功能训练:对于一些轻度的垂直斜视,可通过视功能训练来增强眼外肌的力量和协调性。例如,进行双眼协调运动的训练,帮助患者改善眼球的运动控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垂直斜视的症状。但视功能训练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2.手术治疗:对于度数较大或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垂直斜视,通常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原理是通过调整眼外肌的长度或位置,来矫正眼球的垂直偏斜。例如,对于上直肌过度紧张导致的垂直斜视,可以通过减弱上直肌的力量来调整眼位;对于下直肌力量不足引起的垂直斜视,则可以通过加强下直肌来矫正。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设计。
五、不同人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正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垂直斜视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弱视。因此,对于儿童垂直斜视,要尽早发现并干预。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眼部外观和用眼情况,如发现孩子有异常头位、视物模糊等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到眼科就诊。在治疗过程中,要配合医生进行视功能训练等治疗,同时要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不良习惯。
2.成年患者:成年患者的视觉发育已经完成,垂直斜视主要影响外观和视觉质量。在治疗方面,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和病情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果患者因为复视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手术治疗可能是更积极的选择。但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眼部情况、全身健康状况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特殊病史患者:对于有颅脑外伤、眼部肿瘤等病史的患者,在诊断和治疗垂直斜视时需要格外谨慎。要详细询问病史,结合相关的辅助检查,全面评估病情。例如,有颅脑外伤病史的患者,可能存在神经源性的垂直斜视,需要考虑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以及眼部肌肉的状态来制定治疗方案;对于眼部肿瘤患者,需要先处理肿瘤病变,再根据眼部肌肉和眼位的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垂直斜视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