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症状

来源:民福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症状分早期、中期、晚期且有针对特殊人群的温馨提示。早期症状包括视力下降(隐匿性轻度下降,影响看小字及远处物体)、视物模糊(像蒙薄纱且时轻时重)、对比敏感度降低(对亮度和颜色对比感知能力下降);中期有视野缺损(因视网膜血管阻塞致局部视觉功能丧失)、视物变形(视网膜不平整致成像扭曲);晚期会严重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因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及眼部疼痛(因眼压升高引发青光眼)。特殊人群中,老年患者应每半年全面眼科检查,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妊娠期糖尿病女性需密切监测血糖,每34个月查眼科,勿自行用药;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家长要关注视力变化,培养良好用眼习惯,治疗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一、早期症状

1.视力下降: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轻度下降,这种视力下降通常较为隐匿,患者可能起初并未察觉,或者仅感觉看东西不如以前清晰,例如在阅读小字、辨认远处物体时稍有困难。这是因为高血糖环境开始影响视网膜微血管,导致局部血液供应异常,视网膜神经细胞功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2.视物模糊:患者看东西可能会有模糊感,就像眼前蒙了一层薄纱,这种模糊感可能会时轻时重。其原因是视网膜血管渗漏造成视网膜组织水肿,进而影响了光线在视网膜上的正常聚焦,使得成像不清晰。例如,有的患者可能会发现看电脑屏幕上的文字,会有边缘模糊的现象。

3.对比敏感度降低:患者对不同亮度和颜色对比的感知能力下降。比如,在区分灰色调的深浅、辨别颜色相近物体时会变得困难。这是由于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影响了视网膜的神经传导功能,尤其是对细微视觉差异的分辨能力受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表现为在黄昏等光线较暗的环境下,难以准确辨别道路上的标识线与路面的区别。

二、中期症状

1.视野缺损: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视野中部分区域看不见的情况,即视野缺损。这是因为视网膜血管阻塞,导致局部视网膜组织缺血坏死,相应区域的视觉功能丧失。例如,有的患者可能会发现,在正常平视前方时,一侧的余光中有一块区域像被“遮挡”住了,看不到该区域内的物体。这种视野缺损可以是中心视野缺损,影响对正前方物体的观察;也可以是周边视野缺损,影响对侧方和上下方物体的察觉。

2.视物变形:患者看到的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如直线变得弯曲,正方形变成不规则形状等。这是由于视网膜水肿或局部增殖病变,导致视网膜表面不平整,光线聚焦异常,使得成像扭曲。比如,患者看窗户的边框,原本笔直的边框看起来可能是波浪状的。这种视物变形不仅影响患者对物体实际形状的判断,还可能导致患者在进行一些需要精确视觉的活动,如驾驶、绘画时出现困难。

三、晚期症状

1.严重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病变严重时,视网膜出现大量新生血管,这些新生血管极易破裂出血,血液进入玻璃体腔,形成玻璃体积血,阻挡光线到达视网膜,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完全失明。同时,视网膜的增殖性病变会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脱离,这也是导致失明的重要原因。对于长期患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患者,这种风险更高。例如,有的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视力从可以勉强看清物体迅速下降到仅能感知光亮,最终完全失明。

2.眼部疼痛:晚期由于视网膜病变累及眼部其他结构,如新生血管长入虹膜,导致眼压升高,引起青光眼,患者会出现眼部剧烈疼痛,同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可能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血糖波动较大的人群,一旦出现眼部疼痛,应高度警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引发并发症的可能。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体机能下降,视力本身可能已有一定程度的自然衰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可能会被掩盖或混淆。因此,老年患者更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即使目前视力未出现明显变化,也不能忽视。建议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等项目。同时,由于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某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可能与治疗眼部病变的药物产生不良反应,所以在用药前务必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

2.妊娠期糖尿病女性:孕期女性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血糖波动可能较大,这会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孕期要密切监测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同时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建议每34个月检查一次。在检查过程中,要向医生告知自己的孕周和孕期身体状况。若在孕期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用药或拖延,以免影响自身和胎儿健康。因为某些治疗药物可能对胎儿有潜在风险,所以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谨慎制定。

3.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其视力发育影响较大。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视力变化,如发现孩子看东西时凑近、频繁揉眼、学习成绩因视力问题受到影响等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可能对自身症状表述不准确,家长要加强观察。同时,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在治疗方面,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需使用药物,要严格按照医生指导,避免不规范用药对孩子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了解疾病
老年糖尿病
老年性糖尿病一般是指患者年龄≥60岁的糖尿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症状?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可能没有很明显的不适,但随着病情加重,会逐渐出现视力模糊,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失明。患者的血糖长期处于较高状态很有可能会引起小血管、神经损伤,比较常见的部位是视网膜、肢体末梢血管。糖尿病患者需要及时遵医嘱应用降血糖药物治疗,同时控制饮食,避免摄入刺激性强、高热量的食物,部分患者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怎么治疗?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确诊得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后,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进行血糖管理,将血糖控制好后可以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在血糖控制稳定基础上,可以通过激光治疗防止糖尿病患者失明。但如果已经是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则建议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切除混浊或血性玻璃体,使视网膜解剖复位,从而延缓病情的发展。治疗期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怎么治疗?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首先要应用降血糖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盐酸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格列吡嗪、阿卡波糖等。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其次,患者可以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能够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改善眼底血管微循环。对于出现黄斑水肿的患者,可以在眼内注射抗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部分患者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怎治疗好?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目前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为主。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血糖药物进行治疗,比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控制体内的血糖水平。对于非增殖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以进行激光治疗,能够使新生血管萎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怎样分期?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临床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分为6期,按发展顺序可分为轻度非增生期、中度非增生期、重度非增生期、增生早期、纤维增生期、增生晚期等,轻度非增生期患者多数表现为眼部出现微动脉瘤和细小的出血点;中度非增生期患者则可表现为黄白色硬性渗出和出血斑;重度非增生期者多表现出棉絮斑和出血斑;增生早期者则可表现出眼底新生
眼睛总是模糊是怎么回事
杨丽霞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眼睛模糊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眼睛疲、屈光不正、眼部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1.眼睛疲劳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开车或在弱光环境下用眼过度可能导致眼睛疲劳,引起短暂的视力模糊。 2.屈光不正 近视、远视或散光等屈光问题可能导致远处或近处的物体看起来模糊不清。 3.眼部疾病
眼睛出血怎么回事
杨丽霞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眼睛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症状,其可能和眼部外伤、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部炎症等相关。 1.眼部外伤 眼部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外力撞击、挫伤或刺伤,可能导致眼部血管破裂出血。 2.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使血管壁增厚、变硬,弹性降低,容易破裂出血。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导
眼睛可以恢复视力吗
杨丽霞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眼睛视力下降是否还可以恢复视力,应根据原因进行判断。 对于某些类型的视力下降,如近视、远视、散光,通过佩戴合适的眼镜或隐形眼镜,以及激光矫正手术,可以显著提高或恢复视力。白内障通过手术置换人工晶状体也能恢复视力。 对于青光眼、黄斑变性等慢性眼病,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部分恢复或保持视力。糖
视网膜病变是什么
杨丽霞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致盲。 糖尿病会损害血管,视网膜血管也不例外。长期高血糖水平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蛋白质和红细胞渗出,形成视网膜水肿、出血和新生血管形成。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视力模糊、眼前黑影、飞蚊症、视野缺损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
视网膜水肿什么意思
杨丽霞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视网膜水肿是指视网膜内的液体聚集,导致视网膜增厚和肿胀。 视网膜水肿是指视网膜组织中异常积聚液体,导致视网膜厚度增加和功能受损,这种状况通常由视网膜血管的渗漏或阻塞引起,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或其他眼部疾病的并发症。 视网膜水肿的症状可能包括视力模糊、视物变形、颜色感知改变
什么时间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
鲁平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糖尿病的并发症,都应积极预防,只有不发生,才不会出现不良的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发病5年之后要做眼科、肾脏、心脏等一系列的全身检查。2型糖尿病人,从发病之日起,就要关注所有的并发症,因为2型糖尿病在缓慢的发病过程中,前期就可以引起视网膜病变和心脏病变。所以,在发现糖尿病后需要提早进行检查,以早期明确是否存在相应的并发症,患者可就诊于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该去哪个科室就诊
董道权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患者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要去眼科就诊。首先患者可能因为不知情,去糖尿病内分泌专科就诊,医生通过观察血糖和全身情况后,如果看到照片显示视网膜病变比较严重,建议患者进行眼底检查,明确眼底病变程度以及状况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糖尿病患者如果控制血糖、保持血糖、血压、血脂稳定,出现其他问题,需要由相应专科进行处理。比如出现糖尿病足,建议患者选择糖
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李骏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由于糖尿病而导致的视网膜病变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长期慢性的高血糖,会对血管的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导致视网膜血管内皮逐渐增生。视网膜内皮细胞增生以后会导致血管管腔变得越来越细越来越窄,最终管腔闭锁。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大量的视网膜组织没有血供,出现严重地视网膜缺血缺氧的情况,从而导致视网膜功能下降,这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的原因
病变
苏振波 主任医师
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 三甲
在临床上,病变是指病人发生病症后,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出现好的变化或者有不良的变化。比如病人发生前臂骨折,在麻醉下及时进行手法复位,恢复骨折部位的对位力线,病人的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就说明在治疗过程中,病人的骨折症状已经有好的变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如何分期?
张燕妮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中医院 三甲
首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分为六期:第一期,可能是患者有微血管瘤,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第二期,可能是一般没有眼底的病变。第三期,患者了眼底出现棉絮状软性渗出。第四期,患者视网膜会脱落,失明。第五期,患者会出现视网膜前的出血。第六期,患者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形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的患者一般是没有明显自觉症状。有部分患者是出现不同的视力下降。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症状
姜静 副主任医师
鹰潭市人民医院 三甲
糖尿病的并发症中视网膜病变是非常常见的一个并发症,会严重的影响到糖尿病患者平时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最主要的症状就是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看近物和远物均视物不清,严重者会伴有视野缺损,甚至失明。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非增值期时就必须立即引起重视,严格地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并且要定期到眼科就诊,给予合适的治疗,在非增殖期经过积极的治疗。患者的视力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