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弱视
弱视是视觉发育相关性疾病,视觉发育期内异常视觉经验致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且无器质性病变,其发病与视觉发育关键期、神经传导及大脑皮层处理有关,分为屈光不正性等四类,通过视力等检查诊断,治疗需去除病因并进行弱视训练,儿童和婴幼儿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需早期发现治疗保障视觉健康。
一、定义
弱视是一种视觉发育相关性疾病,是在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二、发病机制
(一)视觉发育关键期影响
视觉系统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处于快速发育阶段,此为视觉发育关键期。在关键期内,若存在上述异常视觉经验,会干扰视网膜正常的神经细胞发育,影响视觉信息的正常传递和处理,从而导致弱视发生。不同年龄段视觉发育关键期不同,新生儿视觉系统尚不完善,随着年龄增长,视觉功能逐渐发育成熟,在关键期外进行干预,治疗效果往往较差。
(二)神经传导与大脑皮层处理因素
异常视觉输入会影响视神经传导至大脑视觉皮层的信号,大脑皮层对异常信号的处理异常,进而使得视觉皮层对视网膜传入的视觉信息不能进行正常的整合和分析,导致视力发育受到抑制。例如,单眼斜视时,双眼传入大脑的图像信息不一致,大脑会抑制斜视眼的视觉信号,长期如此则该眼视力发育受限。
三、分类及表现
(一)屈光不正性弱视
多发生于未戴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如高度远视、高度近视或散光。双眼视力或矫正视力相等或相似,屈光不正度数较高的眼更易发生弱视。患者主要表现为远视力和近视力均下降,通过佩戴合适眼镜后视力可逐渐提高,但提高速度相对较慢。
(二)屈光参差性弱视
由于双眼屈光度数相差较大,导致双眼视网膜成像大小不等,融像困难,大脑中枢抑制屈光不正度数较高眼的视觉信号,从而引起该眼弱视。患眼与健眼的视力差异明显,屈光度数高的眼视力明显低于健眼。
(三)斜视性弱视
单眼恒定性斜视患者,由于斜视眼的图像不能投射到视网膜对应点上,大脑为避免复视和视觉混淆,会抑制斜视眼的视觉输入,久而久之形成斜视性弱视。斜视眼的视力低于健眼,且斜视角度越大,弱视程度往往越重。
(四)形觉剥夺性弱视
多发生于儿童期由于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等原因导致视觉刺激传入受限,影响视觉发育而引起的弱视。患儿有明确的眼部器质性病变病史,视力下降明显,且治疗效果往往较差。
四、诊断方法
(一)视力检查
使用标准视力表进行远视力和近视力检查,对于婴幼儿可通过视觉行为观察法来评估视力。如果儿童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视力(3岁儿童正常视力下限约为0.5,4-5岁约为0.6,6岁及以上约为0.7),需考虑弱视可能。
(二)屈光检查
散瞳验光可准确获得患者的屈光状态,了解是否存在屈光不正以及屈光不正的度数和类型。对于儿童,通常需要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如阿托品眼膏)进行散瞳验光,以排除调节因素的影响,获取真实的屈光度数。
(三)眼位检查
通过角膜映光法、遮盖-去遮盖试验等检查方法判断是否存在斜视以及斜视的类型和程度,明确是否存在斜视性弱视的病因。
(四)眼底检查
借助眼底镜检查眼底情况,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如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病变等,因为眼部器质性病变也可能导致视力下降,需要与弱视进行鉴别诊断。
五、治疗与干预
(一)去除病因
对于有屈光不正的患儿,应及时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如高度远视、近视或散光的患儿需长期佩戴眼镜,以保证双眼能获得清晰的图像。对于存在斜视的患儿,可根据斜视的类型和程度考虑早期进行斜视矫正手术,恢复双眼视功能。对于形觉剥夺性因素,如先天性白内障,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去除遮挡因素,为视觉发育创造良好条件。
(二)弱视训练
1.遮盖疗法:是治疗弱视的经典方法。对于单眼弱视患者,遮盖健眼,强迫弱视眼注视,促进弱视眼的视觉发育。遮盖时间需根据患儿年龄和弱视程度来确定,一般年龄越小,遮盖时间相对较短,但需定期复查,根据视力恢复情况调整遮盖方案。例如,3-4岁儿童可遮盖健眼2-3天,开放弱视眼1天;5-6岁儿童可遮盖健眼3-4天,开放弱视眼1天等。
2.视觉刺激疗法(CAM疗法):利用对比度强、黑白相间的条栅转盘,让患儿注视转动的条栅,刺激黄斑中心凹视锥细胞的发育。适用于中心注视的弱视患儿,通过特定频率和对比度的条栅刺激,提高弱视眼的视力。
3.精细目力训练:让患儿进行穿珠子、拼图等精细操作训练,提高弱视眼的视力和手眼协调能力。这类训练需根据患儿年龄和能力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逐渐增加难度,以促进弱视眼视觉功能的全面恢复。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是弱视的高发人群,由于其视觉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治疗过程中需家长密切配合,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遮盖、训练等治疗。同时,要定期带患儿到医院复查,监测视力恢复情况和眼部发育情况,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要注意儿童的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有助于视觉发育。
(二)婴幼儿患者
对于婴幼儿弱视,早期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家长要密切观察婴幼儿的视觉行为,如是否存在斜视、对光线和物体的注视情况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尽早带婴幼儿到医院进行检查诊断。由于婴幼儿配合度低,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更加耐心和细致,采用适合婴幼儿的检查方法和治疗手段。
弱视是一种需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视觉发育性疾病,通过明确其定义、发病机制、分类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干预以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全面了解弱视,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障视觉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