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隐斜视
隐斜视是潜在眼位偏斜但能在融合机制下保持双眼单视的眼病,按偏斜方向分多种类型,屈光、神经等因素可致病因,有视疲劳等症状,可通过遮盖试验等检查,治疗有非手术(屈光矫正、视觉训练)和手术,预防需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定期眼部检查、均衡饮食
一、隐斜视的定义
隐斜视是一种潜在的眼位偏斜,但是能够在融合机制控制下保持双眼单视,不出现显斜视,并且外观上也无斜视表现的眼病。它是双眼视功能异常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发生与双眼的眼外肌力量平衡、神经支配以及屈光状态等多种因素相关。
二、隐斜视的分类
(一)按偏斜方向分类
1.内隐斜:表现为双眼有向内偏斜的趋势,通常是由于集合过强或外展不足等因素引起。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有屈光不正(如远视)的儿童,因为远视眼为了看清物体需要更多的调节,而过度的调节往往伴随过度的集合,容易导致内隐斜。
2.外隐斜:双眼有向外偏斜的趋势,可能与外展过强或集合不足等因素有关。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不良用眼习惯等可能增加外隐斜的发生风险。例如,长时间专注于手机、电脑等近距离电子设备的使用,会使眼睛的集合功能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可能导致外隐斜。
3.上隐斜和下隐斜:相对内隐斜和外隐斜较少见,上隐斜主要表现为双眼有向上偏斜的趋势,下隐斜则是有向下偏斜的趋势,多与眼外肌的垂直方向力量不平衡有关。
三、隐斜视的病因
(一)屈光因素
1.远视眼:为了清晰地视物,远视眼需要使用更多的调节,而调节与集合是联动的,过度的调节会引起过度的集合,长期如此可能导致内隐斜。例如,一个患有中度远视的儿童,由于经常需要用力调节来看清近处物体,逐渐出现内隐斜的倾向。
2.近视眼:近视眼在看近处时,调节需求相对减少,但如果存在屈光参差等情况,也可能影响双眼的视功能平衡,进而引发隐斜视。比如,双眼近视度数相差较大的人,双眼的成像清晰度不同,会影响融合功能,增加隐斜视发生的可能性。
(二)神经因素
1.神经支配不平衡:眼外肌的正常运动是由神经精确支配的,当神经支配出现不平衡时,就可能导致眼位的潜在偏斜。例如,某些脑部病变可能影响到支配眼外肌的神经传导,从而引发隐斜视,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2.融合功能异常:融合功能是维持双眼单视的重要能力,当融合功能出现异常时,双眼难以将分开的物象融合为单一物象,就容易出现隐斜视。儿童在视觉发育阶段,如果融合功能发育不完善,或者受到不良视觉环境的影响,都可能导致融合功能异常,增加隐斜视的发生风险。
四、隐斜视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表现
1.视疲劳:是隐斜视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出现眼痛、头痛、视物模糊等不适。例如,内隐斜患者长时间阅读后,可能会感觉眼睛酸胀、头痛,这是因为眼睛需要不断地进行调节和集合来维持双眼单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视疲劳。
2.双眼单视功能异常:患者可能会感觉视物有重影,尤其是在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时更明显。这是因为隐斜视破坏了正常的双眼单视功能,导致双眼看到的物象不能融合为一个,从而出现重影现象。
3.眼部不适:部分患者可能会有眼位偏斜相关的眼部不适,如眼球酸胀等,但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直到出现明显的视疲劳等情况才被察觉。
(二)体征表现
通过眼科检查可以发现潜在的眼位偏斜。常用的检查方法有遮盖-去遮盖试验等。例如,遮盖试验时,遮盖一眼,去除遮盖后,被遮盖眼出现眼球运动,提示存在隐斜视。
五、隐斜视的检查方法
(一)遮盖试验
1.遮盖-去遮盖试验:用于检测有无隐斜视及隐斜视的类型。遮盖注视眼,观察非注视眼的运动情况,如果非注视眼出现眼球运动,去除遮盖后非注视眼回到原位,提示有隐斜视。例如,遮盖右眼,左眼出现向外运动,去除遮盖后左眼回到原位,可能提示有外隐斜。
2.交替遮盖试验:可以更准确地检测隐斜视的程度。让患者注视远方,交替遮盖双眼,观察双眼的运动情况,从而判断隐斜视的方向和大致程度。
(二)三棱镜遮盖试验
通过放置三棱镜来测量隐斜视的度数。将三棱镜放置在一只眼前,逐渐增加三棱镜的度数,直到非注视眼不再出现眼球运动,此时三棱镜的度数就是隐斜视的度数。这种方法能够较精确地测量隐斜视的度数,对于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六、隐斜视的治疗与预防
(一)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屈光矫正:对于有屈光不正的隐斜视患者,首先要进行准确的验光,佩戴合适的眼镜。例如,远视眼患者佩戴合适的远视眼镜后,可以减少调节的需求,从而缓解因调节过度引起的内隐斜等问题。
视觉训练:通过特定的视觉训练来增强融合功能和眼外肌的力量平衡。例如,进行集合训练、融合训练等,帮助患者改善双眼视功能,减轻隐斜视带来的症状。视觉训练需要在专业的眼科医生或视光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2.手术治疗:对于经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且隐斜视度数较大,明显影响视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原理是通过调整眼外肌的力量,来矫正眼位的偏斜。但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适应症和风险,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二)预防
1.良好用眼习惯: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读写时眼睛与书本保持适当的距离(约33厘米),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隔一段时间要休息一下眼睛,向远处眺望。例如,每连续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可以做眼保健操或向远处看绿色植物等。
2.定期眼部检查: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位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隐斜视等眼部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有家族眼病史的人群,更应加强眼部检查的频率。
3.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蓝莓等,有助于维持眼睛的正常功能,预防眼部疾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