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血压异常升高即“低血压高”可由多种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体质差异及体位变化;病理性因素涉及肾脏疾病(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内分泌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心血管疾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心脏病);生活方式因素有高盐饮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妊娠期女性、儿童及青少年因各自生理特点易出现舒张压升高情况,需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血压以避免并发症。
一、生理性因素
1.体质差异:部分人群自身体质原因可出现所谓“低血压高”情况,多见于年轻且身体较为瘦弱的人群,这类人群血管外周阻力相对较高,在心脏收缩射血时,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舒张压相对偏高,这是由于其身体的生理结构和机能特点导致,属于个体体质差异范畴,一般无明显病理性改变,但需密切关注血压变化情况。
2.体位变化:从卧位突然转为立位时,可能出现暂时的舒张压轻度升高情况。这是因为人体体位改变时,血液分布发生变化,立位时下肢血液回流相对减少,外周血管阻力会有一定变化,从而影响舒张压水平,通常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较短,可迅速恢复。
二、病理性因素
1.肾脏疾病:
肾小球肾炎:肾脏发生炎症反应时,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同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进而引起舒张压升高。例如相关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的肾小球肾炎患者会出现舒张压升高的情况,其发病机制与肾脏对水钠的调节及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会使肾脏灌注压降低,刺激肾脏分泌更多肾素,肾素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生成血管紧张素Ⅰ,再经转化酶作用生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导致外周阻力增加,舒张压升高。临床通过相关检查如肾动脉造影等可明确诊断,此类患者舒张压升高往往较为明显。
2.内分泌疾病: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病变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多,醛固酮作用于肾脏,促进钠重吸收和钾排泄,使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其中舒张压升高较为常见。研究发现,该病症患者中舒张压升高的比例较高,其血压升高机制与钠水潴留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有关。
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可间断或持续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儿茶酚胺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同时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急剧升高,舒张压也会随之明显升高。患者血压可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升高,通过检测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等可辅助诊断。
3.心血管疾病: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在舒张期主动脉内血液反流至左心室,使舒张压降低,但同时外周血管阻力可能发生变化,且心脏为了代偿会增加心输出量等,长期下来可能影响舒张压水平。另外,反流的血液会使主动脉压力波动改变,进而影响舒张压情况,患者可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高血压心脏病: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引发高血压心脏病,心脏功能受损后,对血液的泵出和调节能力变化会影响血压,其中舒张压升高可能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及心脏舒张功能异常等有关,患者多有长期高血压病史,且伴有心脏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三、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
高盐饮食:长期摄入过多盐分,会使人体摄入过多钠,钠潴留会导致血容量增加,从而升高血压,包括舒张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钠盐摄入量应少于5克,而高盐饮食人群患舒张压升高相关高血压的风险明显增加,因为过多的钠会影响肾脏对水的排泄,进而影响血压水平。
过量饮酒:酒精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同时影响肝脏对血压调节相关物质的代谢等,长期过量饮酒可导致舒张压升高。有研究表明,长期大量饮酒者舒张压升高的发生率高于不饮酒或少量饮酒者,酒精对血管内皮功能等也有不良影响,进而影响血压。
2.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使身体代谢率降低,脂肪容易堆积,体重增加,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也包括舒张压升高。缺乏运动还会使血管弹性下降,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影响血压水平,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以维持血管健康和正常血压。
3.精神压力:长期处于高精神压力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使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导致血压升高,包括舒张压升高。现代社会中,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等因素容易使人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进而影响血压调节机制,引发舒张压异常升高情况。
四、特殊人群情况
1.老年人:老年人血管弹性减退,动脉硬化较为常见,动脉硬化会使血管顺应性下降,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更容易出现舒张压升高情况。同时老年人的肾脏功能、内分泌功能等也会有所减退,进一步影响血压调节,所以老年人需更加密切监测血压,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等,因为老年人舒张压升高若不及时控制,更容易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舒张压升高可能与孕期生理变化有关,如血容量增加、内分泌改变等。在妊娠中晚期,部分女性会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相关情况,其中舒张压升高是表现之一,这可能与胎盘分泌的一些物质影响血管功能等有关,妊娠期女性舒张压升高需密切关注,因为它可能影响母婴健康,需定期产检,监测血压变化,必要时采取相应的监测和处理措施。
3.儿童及青少年:虽然儿童及青少年舒张压升高相对较少见,但也有因遗传因素、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导致的情况。例如有家族高血压遗传史的儿童及青少年,其发生舒张压升高相关血压异常的风险增加;肥胖的儿童及青少年由于体内脂肪代谢异常等原因,也容易出现舒张压升高,对于儿童及青少年舒张压升高,应早期干预,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因为长期舒张压升高可能会影响儿童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未来的心血管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