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怎么引起的
胸腔积液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胸膜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降低、壁层胸膜淋巴回流受阻及损伤等其他因素。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常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约50%心衰患者有双侧胸腔积液且右侧多;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见于结核性胸膜炎、恶性肿瘤等,结核性胸膜炎致胸腔积液约占30%,恶性肿瘤致约40%-50%;胸膜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降低与肝硬化等低蛋白血症有关,血浆白蛋白低于25g/L易出现;壁层胸膜淋巴回流受阻如癌性淋巴管阻塞等可致,约10%-15%恶性胸腔积液与之相关;损伤等因素包括胸部外伤、医源性因素等,胸部术后约5%-10%有胸腔积液,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人群受影响情况不同,有基础疾病或相关病史人群风险更高。
一、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
1.机制及常见情况:正常情况下,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约为30mmHg,胶体渗透压约为25mmHg,组织间液静水压约为-15mmHg,胶体渗透压约为11mmHg,保持着动态平衡。当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时,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此时心脏泵血功能减弱,体循环淤血,导致胸腔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过多的液体就会漏入胸腔形成胸腔积液。据相关研究,约50%的心衰患者会出现胸腔积液,且多为双侧胸腔积液,右侧多于左侧。此外,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也可因静脉回流受阻,使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进而引发胸腔积液。
2.年龄性别影响:不同年龄段人群对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易感性不同,老年人群由于心脏功能衰退等因素,更容易出现因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导致的胸腔积液。在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患有基础心脏疾病的男性或女性都可能受到影响。生活方式上,长期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可能增加心衰风险,从而间接增加此类胸腔积液的发生几率。有心脏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胸腔积液的风险更高。
二、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1.机制及常见疾病:当胸膜炎症(如结核性胸膜炎、肺炎旁胸腔积液)时,炎症会使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的蛋白等物质渗出到胸腔。例如,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杆菌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纤维蛋白原等渗出到胸腔,形成胸腔积液。研究表明,结核性胸膜炎引起的胸腔积液约占所有胸腔积液的30%左右。另外,恶性肿瘤侵犯胸膜(如肺癌、乳腺癌等转移至胸膜),肿瘤细胞会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促使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形成胸腔积液,这类胸腔积液中约有40%-50%是由恶性肿瘤引起的。
2.年龄性别影响: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炎症及肿瘤的易感性有差异,儿童相对较少发生结核性胸膜炎等情况,而老年人群患恶性肿瘤的几率相对较高,所以老年人群因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胸腔积液的情况可能与肿瘤相关的更多。性别方面,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生有性别差异,比如女性乳腺癌相对高发,可能会影响因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的胸腔积液的性别分布。生活方式上,长期吸烟的人群患肺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从而可能增加因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胸腔积液的风险。有结核病史或肿瘤家族史等人群,发生此类胸腔积液的风险更高。
三、胸膜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降低
1.机制及常见原因: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白蛋白维持,当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时,如肝硬化、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等情况,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以肝硬化为例,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白蛋白功能减退,同时门静脉高压使胃肠道淤血,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导致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管内的液体就会漏入胸腔形成胸腔积液。一般来说,血浆白蛋白低于25g/L时,容易出现胸腔积液。
2.年龄性别影响:儿童时期营养不良相对较少见,但一些先天性疾病可能导致低蛋白血症进而引发胸腔积液。老年人群由于肝脏、肾脏等功能衰退,更容易出现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疾病,从而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在性别方面,无明显特定性别倾向,但患有肝脏、肾脏基础疾病的人群,无论男女都可能受到影响。生活方式上,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无论是儿童还是老人,都可能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而增加胸腔积液的发生风险。有肝脏、肾脏基础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此类胸腔积液的风险更高。
四、壁层胸膜淋巴回流受阻
1.机制及相关疾病:人体胸导管是主要的淋巴回流途径,当壁层胸膜淋巴回流受阻时,如癌性淋巴管阻塞、发育性淋巴管引流异常等,淋巴液回流不畅,就会导致胸腔内液体积聚形成胸腔积液。例如,肺癌细胞侵犯并阻塞淋巴管,使得淋巴回流受阻,从而引发胸腔积液。目前相关研究发现,约10%-15%的恶性胸腔积液与淋巴回流受阻有关。
2.年龄性别影响: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生淋巴管相关疾病的几率不同,儿童发育性淋巴管引流异常相对少见,而老年人群患肿瘤导致淋巴管阻塞的几率相对较高。性别方面,无明显特定性别倾向,但患有肿瘤等可能导致淋巴管阻塞疾病的人群,无论男女都可能受到影响。生活方式上,长期接触某些致癌物质等可能增加肿瘤发生风险,从而间接增加因壁层胸膜淋巴回流受阻导致胸腔积液的风险。有肿瘤家族史或接触致癌物质等人群,发生此类胸腔积液的风险更高。
五、损伤等其他因素
1.机制及相关损伤:胸部外伤(如肋骨骨折、胸部穿透伤)可导致胸腔内血管、组织损伤,引起出血性胸腔积液。另外,医源性因素,如胸部手术、导管胸腔引流操作不当等也可能引发胸腔积液。例如,心脏外科手术过程中,可能因手术操作影响胸膜腔的正常结构和液体平衡,导致胸腔积液。据统计,约5%-10%的胸部手术后患者会出现胸腔积液,多为术后早期的反应性胸腔积液。
2.年龄性别影响:儿童胸部外伤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可能因儿童身体机能特点,恢复相对较慢。老年人群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术后恢复能力下降,医源性胸腔积液的发生几率可能相对较高。性别方面,无明显特定性别倾向,但胸部外伤或接受胸部手术的人群,无论男女都可能受到影响。生活方式上,从事高风险职业(如建筑工人等)的人群胸部外伤风险增加。有胸部手术史或胸部外伤史的人群,发生此类胸腔积液的风险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