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子宫内膜炎
慢性子宫内膜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可由急性迁延、宫内避孕器、子宫黏膜下肌瘤息肉、雌激素低下等致病因引发,病理表现有内膜组织学改变和子宫体变化,临床表现为分泌物异常、月经异常、下腹隐痛等,诊断靠病史、妇科、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针对病因、抗生素、中药治疗,特殊人群如绝经后、有生育需求、年轻女性各有注意事项
一、定义
慢性子宫内膜炎是子宫内膜的慢性炎症,是妇科常见疾病。它可由急性子宫内膜炎迁延不愈而来,也可因多种其他因素导致子宫内膜持续受炎症刺激。
二、病因
1.急性子宫内膜炎未彻底治疗:急性子宫内膜炎时,若患者未按规范疗程进行治疗,病原体未被完全清除,炎症持续存在,就可能发展为慢性子宫内膜炎。例如,某些细菌(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等)感染引起的急性子宫内膜炎,若治疗不彻底,炎症迁延。
2.宫内避孕器的影响:宫内避孕器作为一种异物放置在宫腔内,会刺激子宫内膜,容易引起子宫内膜的炎症反应。长期佩戴宫内避孕器的女性,发生慢性子宫内膜炎的风险相对较高。不同类型的宫内避孕器对炎症的影响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而言,异物刺激是重要诱因之一。
3.子宫黏膜下肌瘤、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向宫腔内生长,息肉突出于宫腔,它们改变了宫腔内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的滋生和繁殖,长期刺激子宫内膜,导致慢性炎症的发生。例如,黏膜下肌瘤表面的内膜组织容易发生溃疡、感染,进而引发慢性子宫内膜炎。
4.雌激素水平低下: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子宫内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引发慢性子宫内膜炎。年轻女性若因某些疾病导致雌激素水平低下,也可能增加患慢性子宫内膜炎的风险。
三、病理表现
1.子宫内膜组织学改变:显微镜下可见子宫内膜间质内有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腺体可能出现增生、萎缩等不同改变,间质纤维组织增多。例如,炎症细胞的持续浸润会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功能,导致其分泌、修复等功能异常。
2.子宫体的变化:子宫可能轻度增大,质地较软,宫旁组织可有轻度压痛。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导致子宫组织充血、水肿,进而引起子宫体积和质地的改变。
四、临床表现
1.阴道分泌物异常:患者可出现白带增多,白带可能呈淡黄色、脓性,有时可伴有异味。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子宫内膜,导致分泌物增多,并且分泌物的性状发生改变。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子宫内膜炎,白带往往会有明显的脓性表现和异味。
2.月经异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子宫内膜的慢性炎症会影响其正常的周期性变化和修复功能,从而导致月经的异常。比如,炎症可能使子宫内膜增厚不均匀,导致经期延长和经量增多。
3.下腹部隐痛:患者可感觉下腹部有持续性的隐痛,在劳累、性交后或月经前后疼痛可能会加重。这是因为炎症刺激盆腔内的神经组织,引起下腹部的疼痛不适。
五、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生育史、妇科手术史以及急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情况等。例如,了解患者是否有过反复的宫腔操作史,是否有急性子宫内膜炎未规范治疗的情况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初步判断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可能病因。
2.妇科检查:妇科检查时可见子宫可有轻度压痛,可能伴有宫颈举痛等。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子宫及附件的情况,辅助判断是否存在盆腔炎症。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轻度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但血常规的变化不是特异性的,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阴道分泌物检查:通过对阴道分泌物进行涂片、培养等检查,可发现病原体,如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有助于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例如,若培养出特定的致病菌,可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4.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B超可观察子宫的大小、形态以及子宫内膜的厚度等情况。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的B超可能显示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等改变。例如,增厚的子宫内膜可能伴有局部的炎性渗出等表现,通过B超可以初步提示子宫内膜的异常情况。
宫腔镜检查:宫腔镜检查是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宫腔镜可以直接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色泽等,还可以取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炎症的程度和性质。例如,在宫腔镜下可见子宫内膜充血、水肿,有炎性渗出物等表现,取组织病理检查可看到典型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等改变。
六、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去除宫内避孕器:如果是宫内避孕器引起的慢性子宫内膜炎,应及时取出宫内避孕器,去除异物刺激因素,有利于炎症的消退。
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息肉:对于子宫黏膜下肌瘤、息肉导致的慢性子宫内膜炎,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治疗,如肌瘤剔除术、息肉摘除术等,以去除病灶,消除炎症诱因。
2.抗生素治疗:根据阴道分泌物检查等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需要规范足疗程用药,以彻底清除病原体,防止炎症复发。例如,若为细菌感染,可选用相应的广谱抗生素或针对特定细菌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中药治疗:一些中药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作用,可辅助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但中药的使用需要在中医医生的辨证论治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具合适的方剂。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低,患慢性子宫内膜炎时更要重视。由于局部抵抗力差,炎症可能更容易扩散,需要积极治疗,并且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因为长期的慢性炎症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病变的风险,如子宫内膜癌等。治疗时要考虑到雌激素水平低的特点,在使用抗生素等治疗的同时,可适当关注是否需要进行雌激素相关的调节,但需谨慎评估风险收益比。
2.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慢性子宫内膜炎可能影响受孕,即使怀孕也可能增加流产等风险。这类女性在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时,要考虑到未来的生育计划。治疗过程中要选择对生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在炎症治愈后再考虑受孕,并且在受孕后要密切产检,监测妊娠情况。
3.年轻女性:年轻女性患慢性子宫内膜炎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不洁性生活,减少宫腔操作的次数等。因为年轻女性生殖系统相对较为娇嫩,不当的生活方式和宫腔操作容易导致炎症的发生和迁延不愈。同时,要遵医嘱规范治疗,按时复诊,确保炎症彻底治愈,以免影响未来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