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是随年龄增长晶状体硬化、弹性减弱及睫状肌功能衰退致调节能力下降的生理现象,40岁左右始现,表现为近距离视物困难、视近易疲劳,通过视力和调节功能检查诊断,可戴老花镜及调整用眼习惯干预;远视是平行光线聚焦视网膜后,分先天和获得性,表现为远、近视力可能下降及视疲劳更明显,通过视力和眼轴检查诊断,儿童远视伴弱视需训练,成年远视根据情况戴凸透镜矫正。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老花
老花是一种生理现象,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功能衰退,从而引起眼的调节能力逐渐下降。通常在40岁左右开始出现,多表现为近距离阅读困难等症状。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晶状体的光学特性随年龄改变以及眼内调节结构功能的退化。例如,随着年龄增加,晶状体的硬度增加,导致其屈光能力的调节范围变小,使得眼睛在看近处物体时,不能有效地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从年龄角度看,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一般40岁后开始明显出现相关症状;生活方式方面,长期近距离用眼等可能会加速老花症状的出现;病史方面,既往没有特殊的眼部疾病导致调节功能提前严重受损的人群易患老花。
远视
远视是指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先天性远视主要与眼球发育有关,如眼球前后径过短;获得性远视可能与眼部疾病、外伤等有关。例如,一些先天性小眼球的患者,由于眼球的前后径比正常眼短,会导致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
年龄方面,先天性远视在出生时就可能存在;获得性远视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如眼部外伤导致眼球形态改变等情况;生活方式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但眼部外伤等生活事件可能诱发;病史方面,有眼部发育异常病史或眼部外伤史等人群易出现远视。
二、症状表现
老花
近距离视物困难:主要表现为看近处的文字、细小物体时,需要将物体拿远才能看清,例如看报纸时需要把报纸拿得离眼睛较远才能辨认文字内容。这种情况是因为眼睛调节能力下降,无法将近处物体的光线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
视近易疲劳: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来补偿调节不足,容易出现眼疲劳症状,如眼睛酸胀、干涩、头痛等。这是因为睫状肌长时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以试图调节焦距,导致肌肉疲劳,进而引起一系列眼部及头部的不适症状。
年龄上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对于长期近距离用眼的中老年人,如长时间从事文字工作的人群,老花症状可能出现得更早且更明显;病史方面,既往眼部调节功能无严重受损情况的中老年人易出现此类症状。
远视
远、近视力均可能下降:轻度远视时,远距离视力可能正常,但近距离视力下降;中度或重度远视时,远、近距离视力均会下降。这是因为远视眼无论看远还是看近,都需要动用眼的调节能力来增加屈光力,当调节能力不足以补偿远视的屈光不正时,就会导致视力下降。例如,高度远视的儿童可能在看远处和近处物体时都不清楚。
视疲劳更明显:远视患者为了看清物体,会持续使用调节力,更容易出现视疲劳,表现为眼球胀痛、头痛、恶心等,且症状可能比老花眼引起的视疲劳更严重。这是因为远视眼的调节负担更重,长时间的调节紧张会导致更明显的眼部和全身不适。
先天性远视在儿童时期就可能被发现,如儿童视力检查发现远、近视力异常;获得性远视在相应年龄段出现视力问题,如外伤后成年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等情况;对于儿童来说,远视可能影响其视觉发育,导致弱视等问题,需要及时干预;有眼部发育异常病史的人群,如先天性小眼球患者,远视是常见的伴随症状。
三、检查与诊断
老花
视力检查:进行远视力检查通常正常,近视力检查时会发现视力下降,一般通过近视力表来检测,如Jager近视力表。例如,患者可能在近视力表上只能看清较远距离的字符。
调节功能检查:可以通过调节幅度检查、调节灵活度检查等方法来评估。例如,调节幅度检查可使用检影镜等设备测量,正常的调节幅度随年龄变化,40岁左右约为10D,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老花患者的调节幅度会明显低于正常同龄人。
年龄是重要的参考因素,对于40岁以上出现近视力下降等症状的人群首先考虑老花;生活方式中近距离用眼频繁的人群需要重点排查;病史方面主要参考眼部调节功能的基础情况。
远视
视力检查:进行散瞳验光前的远、近视力检查,可初步了解视力情况。散瞳验光后能更准确地测量屈光度数,明确远视的度数。例如,通过散瞳验光发现眼球的屈光状态为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且能确定具体的远视度数,如+2.00D等。
眼轴检查:可以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等检查眼轴长度,先天性远视患者通常眼轴较短。例如,正常眼轴长度约为24mm,先天性远视患者眼轴可能小于24mm。
对于儿童,远视可能影响视觉发育,需要早期进行视力检查和散瞳验光等;有眼部发育异常病史的人群,如胚胎发育时期眼部结构异常的患者,容易出现远视,需要定期检查眼轴等情况;获得性远视患者需要排查眼部外伤、眼部疾病等病史对眼轴和屈光状态的影响。
四、治疗与干预
老花
佩戴老花镜: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佩戴合适度数的老花镜来补偿眼睛调节力的不足,从而清晰地看到近处物体。需要根据个人的近视力情况和调节功能来准确验配老花镜。例如,经过准确验光后,佩戴适合自己度数的老花镜可以明显改善近距离视物困难的情况。
近距离用眼习惯调整:保持良好的近距离用眼习惯,如避免长时间连续近距离用眼,每隔一段时间休息眼睛,做眼保健操等。对于长期从事近距离用眼工作的中老年人,调整用眼习惯有助于缓解视疲劳等症状。年龄方面,中老年人是主要佩戴老花镜的人群;生活方式中需要注意合理安排近距离用眼时间;病史方面,没有严重眼部疾病导致调节功能异常加重的人群适合佩戴老花镜等干预措施。
远视
儿童远视的干预:对于儿童远视,如果伴有弱视,需要进行弱视训练等治疗。例如,通过遮盖疗法、精细目力训练等方法来刺激视网膜发育,提高视力。因为儿童时期视觉发育尚未成熟,远视可能影响视觉发育,及时干预很重要。
佩戴眼镜:根据远视的度数佩戴合适的凸透镜来矫正视力。对于成年远视患者,如果影响视力或出现视疲劳等症状,也需要佩戴眼镜。例如,低度远视如果没有症状可以暂不处理,但如果有视疲劳等情况则需要佩戴眼镜。年龄方面,儿童远视需要早期干预,成年远视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佩戴眼镜;生活方式中儿童远视需要注意用眼卫生和视觉刺激;病史方面,有眼部发育异常或眼部外伤等病史的远视患者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