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炎和盆腔炎有什么区别
附件炎是输卵管和卵巢的炎症,分急慢性,育龄女性易患,与多种因素相关;盆腔炎是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性活跃生育期女性多见,也与多种因素有关。两者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因病情急慢、年龄、病史等有所不同,附件炎急性用抗生素等治疗,慢性综合治疗;盆腔炎急性多抗生素治疗必要时手术,慢性综合治疗且需考虑相关因素。
一、定义与累及范围
1.附件炎:附件指女性内生殖器官中输卵管和卵巢,附件炎是输卵管和卵巢发生的炎症。多因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等,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年龄方面:育龄女性相对更易患附件炎,这与育龄期女性生殖器官处于活跃状态,且性生活相对较频繁等因素有关。生活方式上,不注意经期卫生、有多个性伴侣等会增加附件炎发病风险。
病史方面:有盆腔手术史、宫腔操作史等的女性,由于手术或操作可能导致生殖道黏膜损伤,从而使病原体容易侵入,引发附件炎。
2.盆腔炎: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等。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多发生在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
年龄:性活跃期女性多见,这与该阶段女性的生理结构特点以及性生活等因素相关。生活方式上,不洁性生活、过早性生活等是盆腔炎的高危因素。
病史:有下生殖道感染病史(如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衣原体性宫颈炎等)、宫腔操作史等的女性,发生盆腔炎的风险增加,因为下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可上行感染至盆腔,宫腔操作可能破坏生殖道黏膜屏障,导致病原体入侵。
二、临床表现
1.附件炎
急性附件炎:主要表现为下腹痛、发热,疼痛多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妇科检查可发现附件区有明显压痛、反跳痛,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慢性附件炎: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可触及增粗的输卵管,有压痛。部分患者可伴有月经失调等情况。
年龄影响:育龄女性患附件炎出现上述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因为炎症可能影响生育功能,如导致输卵管粘连、堵塞等,影响卵子和精子的结合以及受精卵的运输。生活方式上,若患病后仍不注意休息,继续劳累等,会加重慢性附件炎的症状。
病史影响:有盆腔手术史的女性患附件炎时,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且治疗时需考虑手术对盆腔组织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病情严重者可有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下腹部疼痛明显,伴有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妇科检查可见阴道黏膜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宫颈举痛明显,宫体压痛、活动受限,附件区压痛明显,可触及包块。
慢性盆腔炎:全身症状多不明显,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月经紊乱等。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孕、异位妊娠等并发症。
年龄影响:性活跃期女性患盆腔炎出现全身症状时,需重视,因为严重的感染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和生育。生活方式上,若患病后不注意个人卫生,继续有不洁性生活等,会导致盆腔炎反复发作。
病史影响:有下生殖道感染病史的女性患盆腔炎时,其病原体可能与下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相关,治疗时需要针对相关病原体进行规范治疗。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患盆腔炎,在治疗时要考虑操作对盆腔组织的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三、诊断方法
1.附件炎
妇科检查:双合诊时附件区有压痛、增厚或触及包块。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阴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病原体。
超声检查:可发现输卵管增粗、卵巢肿大等情况,若有脓肿形成,可见液性暗区。
年龄因素:育龄女性进行超声检查时,要注意检查的准确性,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生活方式方面,在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等操作时,需告知医生相关生活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
病史因素:有盆腔手术史的女性进行妇科检查时,要详细询问手术情况,因为手术可能导致盆腔组织粘连等情况,影响检查结果的判断。
2.盆腔炎
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是盆腔炎的重要体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升高;阴道分泌物检查可发现病原体;宫颈管分泌物培养或核酸检测可明确病原体。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发现盆腔积液、输卵管增粗、输卵管卵巢脓肿等;磁共振成像(MRI)对盆腔脓肿的诊断价值较高。
年龄因素:性活跃期女性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考虑到检查对身体的影响以及检查结果的解读,结合年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生活方式上,根据年龄特点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如育龄女性要注意性生活卫生等。
病史因素:有下生殖道感染病史的女性在诊断盆腔炎时,要详细追溯下生殖道感染的情况,包括感染的病原体、治疗情况等,以便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在诊断时,要了解操作的具体情况,如操作时间、操作是否规范等,对盆腔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四、治疗原则
1.附件炎
急性附件炎: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足量、足疗程应用。同时可配合卧床休息、半卧位以利于炎症局限。
慢性附件炎: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中药治疗、物理治疗(如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利于炎症吸收和消退。
年龄因素:育龄女性在使用抗生素治疗附件炎时,要考虑抗生素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以及对生育的潜在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抗生素。生活方式上,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育龄女性还要注意避孕等情况。
病史因素:有盆腔手术史的女性治疗附件炎时,要考虑手术造成的盆腔组织损伤情况,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更加谨慎,避免加重盆腔组织的损伤。
2.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主要为抗生素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抗生素治疗可清除病原体,改善症状及体征,减少后遗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选择门诊或住院治疗。
慢性盆腔炎:采用综合治疗,包括中药调理、物理治疗等。同时要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年龄因素:性活跃期女性在治疗盆腔炎时,要考虑到年龄特点对治疗的影响,如育龄女性对生育功能的关注,在治疗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生育功能的影响。生活方式上,根据年龄给予相应的康复指导,如适当运动等。
病史因素:有下生殖道感染病史的女性治疗盆腔炎时,要针对下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进行联合治疗,以防止盆腔炎复发。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治疗盆腔炎,要考虑操作对盆腔组织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注意避免进一步损伤盆腔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