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短暂性失明怎么回事

来源:民福康

眼睛短暂性失明指单眼或双眼视力短时间突然下降、数秒至数分钟可恢复正常,常见原因有视网膜动脉痉挛、眼部血管阻塞、低血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偏头痛相关等,诊断需眼科和全身检查,预防要生活方式调整、基础疾病管理及特殊人群注意相关事项

一、短暂性失明的定义

眼睛短暂性失明是指单眼或双眼视力在短时间内突然下降,持续时间通常为数秒至数分钟,之后可恢复正常的一种眼部或全身相关的症状表现。

二、常见原因及相关机制

(一)视网膜动脉痉挛

1.发生机制:可能与血管收缩、神经调节异常等因素有关。例如,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情绪激动等情况时,全身血管处于应激状态,眼部视网膜动脉可能发生痉挛,导致视网膜供血短暂减少,从而引起短暂性失明。在一些研究中发现,情绪剧烈波动时体内儿茶酚胺等激素水平变化,会影响视网膜动脉的舒缩功能。

2.相关人群: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中青年人群若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压力大的生活方式下,发生视网膜动脉痉挛导致短暂性失明的风险相对较高;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也较易出现此类情况。

(二)眼部血管阻塞

1.发生机制:视网膜中央动脉或分支动脉短暂阻塞是常见原因之一。例如,血管内的栓子(如胆固醇栓子、血小板-纤维蛋白栓子等)暂时阻塞血管,导致视网膜缺血。栓子可能来源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等。有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眼部血管短暂阻塞进而导致短暂性失明的概率高于正常人群。

2.相关人群: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血管内皮受损、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因素,更易出现眼部血管阻塞相关的短暂性失明。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眼部血管阻塞风险。

(三)低血压

1.发生机制:当血压突然下降时,眼部血液灌注不足,可引起短暂性失明。例如,快速站立时发生的体位性低血压,会使头部血液供应暂时减少,眼部也不例外。一些研究显示,老年人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减退,更容易在体位变化时出现低血压相关的眼部供血不足。

2.相关人群:老年人由于血管调节功能下降,且可能存在多系统疾病导致血压波动;体质较弱的中青年人群,尤其是长期营养不良、贫血等情况者,也容易出现低血压相关的短暂性失明。女性在月经期间或妊娠期等特殊生理阶段,也可能因血压变化出现此类情况。

(四)颈动脉狭窄或闭塞

1.发生机制:颈动脉是供应脑部和眼部血液的重要血管,当颈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时,会影响眼部的血液供应。例如,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血流减少,可引起视网膜短暂缺血。有研究通过血管造影等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程度与眼部短暂性失明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

2.相关人群: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等不良生活方式和基础疾病的人群,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较高,进而增加短暂性失明风险。男性相对女性在这类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上可能略高,但具体还需结合个体情况。

(五)偏头痛相关

1.发生机制:偏头痛发作时可能影响眼部血管的舒缩功能,导致短暂性失明。其具体机制可能与偏头痛引起的脑血管痉挛、神经递质变化等有关。研究发现,部分偏头痛患者在发作前或发作中会出现短暂的视力模糊或失明等眼部表现。

2.相关人群:有偏头痛病史的人群,尤其是女性偏头痛患者相对较多见,在偏头痛发作时更易出现短暂性失明情况,其发病可能与女性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三、诊断与检查

(一)眼科检查

1.视力检查:首先进行视力测试,明确短暂性失明发作时及恢复后的视力情况,这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变化过程。

2.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等检查设备观察视网膜、视神经等眼部结构,查看是否存在视网膜缺血、血管异常等情况。例如,可发现视网膜动脉痉挛时动脉变细等表现,血管阻塞时可能看到视网膜局部缺血灶等。

3.眼压检查:测量眼压,排除眼压异常导致短暂性视力变化的可能。

(二)全身检查

1.血压测量:包括卧位、立位血压测量,以排查低血压相关因素。动态血压监测也可考虑,以了解血压在一天内的波动情况。

2.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的结构和血流情况,评估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斑块等病变,这对排查颈动脉相关导致的短暂性失明非常重要。

3.血液检查:如血常规、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等检查。血常规可了解是否有贫血等情况;血糖、血脂检查有助于评估是否存在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凝血功能检查可排查凝血异常相关导致血管阻塞的因素。

四、预防与应对措施

(一)生活方式调整

1.合理饮食:中老年人应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血脂,降低血管疾病风险。例如,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增加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的摄入。

2.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一般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对于有眼部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运动应适度,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波动过大等情况。

3.情绪管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高度紧张、焦虑、激动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进行情绪调节。研究表明,长期情绪稳定有助于维持血管的正常舒缩功能。

(二)基础疾病管理

1.高血压患者:应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90mmHg以下,具体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同时定期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使血糖达标。定期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防止高血糖损伤血管内皮。

3.高血脂患者:根据血脂水平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如饮食控制、运动及必要时的降脂药物治疗。使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应避免快速改变体位,如从卧位快速站起等,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日常活动中要注意安全,防止因短暂性失明导致跌倒等意外。定期进行眼部及全身检查,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干预。

2.女性偏头痛患者:了解自己偏头痛的发作规律,在偏头痛易发阶段,注意避免可能诱发偏头痛的因素,如某些食物(奶酪、巧克力等)、强光刺激等。当出现偏头痛相关短暂性失明等眼部表现时,应及时就医。

3.有颈动脉狭窄风险人群:戒烟限酒,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进行颈部血管检查,密切关注颈动脉情况,必要时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血管成形术等。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失明
失明,又称为盲,指视力残疾中程度较重的一类。狭义指视力丧失到全无光感;广义指双眼失去辨解周围环境的能力。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近视到多少度会失明
王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一般近视不会导致病人失明,但是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一般高于600度的近视很可能会表现出失明的情况,最主要的还是积极做好孩子眼部护理,去专业机构配镜治疗,定期给孩子进行视力检查,平时多做眼保健操,看书学习的间隙可以眺望远方。平时不要有过大的生活和心理的压力,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助于身体的康复。
弱视最后会导致失明吗?
王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弱视最后不会造成失明,医学上的失明就俗称的盲,它有不同意义,也有盲的分级。弱视主要表现为视力发育不佳,这种情况治疗有时效性,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一旦发现小朋友有弱视,建议要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弱视的病因、弱视程度,医生会根据年龄、根据弱视程度、弱根据情况、单双眼选择有效的
弱视会失明吗?
王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弱视一般是不会造成失明的。弱视是因为病人在儿童视觉发育时期,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造成视力低于正常同龄人。弱视虽然不会造成失明,但其危害有三点:1.视力较差,而且视力不能经过手术、药物、戴眼镜矫正。2.双眼的立体视较差。对于三维空间的远近、前后、高低等感知能力不好。3.患有弱视可能会继发斜视。弱视对于大
眼睛玻璃体后脱离会失明吗?
王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单纯的玻璃体后脱离是不会造成病人失明的,只是让病人有闪光感或者是眼前有黑影的飘动。我们知道玻璃体和视网膜紧密相连,往往有些病人随着玻璃体后脱离也会造成视网膜表现出脱离,如果视网膜表现出了脱离,就有可能会造成病人失明。因此对于玻璃体后脱离的病人,要预防视网膜表现出脱离。
外伤玻璃体混浊会失明吗?
王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外伤玻璃体混浊一般不会失明的,玻璃体混浊也被称为漂浮物。胚胎细胞或组织的出血、玻璃体中残留的先天性视网膜或葡萄膜侵入玻璃体,高血压、糖尿病和葡萄膜炎的出血或渗出物侵入玻璃体,高度近视的玻璃体变性可造成玻璃体液化和混浊。眼外伤、眼内异物、寄生虫或肿瘤的持续存在也会造成玻璃体混浊。
玻璃体浑浊多久会失明
王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玻璃体混浊五年左右就有可能会表现出失明的现象。但是也是要因人而异的。因为玻璃体混浊很少会表现出失明的情况,大部分失明的患者都是病理性的玻璃体混浊没有进行治疗,才会表现出失明的情况。病理性的玻璃体混浊可能是因为出血或者是炎症反应导致的,需要及时的进行手术治疗。平时一定要严格的控制患者的血糖、血压,如果
双眼玻璃体混浊及后脱离会失明吗?
王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正常情况下,孩子的眼睛双眼玻璃体混浊及后脱离是平时用眼过度造成的,一般不会造成失明这种极端情况表现出,但是不及时治疗的话,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容易造成其他并发症,所以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平时要教育孩子注意用眼卫生及合理的用眼习惯,不要长期玩游戏打游戏,眼部不适时可使用舒缓放松的滴眼液或者热敷等缓解。用
白内障到失明要多久?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白内障是致盲性的眼部疾病,当白内障发展到疾病的晚期会发生晶状体核成棕黑色,此时就会导致失明。但是疾病具体发展时间因人而异,如果患者病情发展较快,可能在一年或两年就会失明;而对于白内障疾病发展缓慢的患者,可能在十年或二十年才会发生失明。发生白内障疾病后建议积极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的视力高于0.4,可以选
视神经萎缩多久会失明
王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视神经萎缩一般不能够完全的确定多久会失明,如果能够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治疗,也有可能不会失明。视神经萎缩可能是由于眼睛受到过外伤或者是压迫造成的,还有可能是炎症导致的,可能会造成视野变化或者是视力减退,严重者会造成失明。在早期发现以后需要配合医生尽快治疗。
飞蚊症会不会导致失明
王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飞蚊症一般不会造成失明,因为绝大部分飞蚊症是生理性的,是玻璃体的退行性改变造成,观察就可以,现阶段没有有效药物治疗。病理性的飞蚊症多是眼底出血玻璃体积血造成,可以造成玻璃体视网膜增殖,视网膜脱离严重的可以造成失明。葡萄膜炎造成的病理性飞蚊症,一般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经过治疗绝大部分会改善,严重的
青光眼失明的可能性大吗?
解晓斌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三甲
青光眼不同的类型失明的可能性也不一样,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由于病程非常缓慢,致盲率大概有1%左右,但是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继发性的青光眼来说,比如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由于发病非常急,眼压升高得非常的高,在短期内有可能就导致失明,所以致盲率大概有30%左右。对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病程又相对慢一些,对于眼压的控制,有可能致盲率可以
眼底不好会失明
秦海峰 主治医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眼底不好是否会失明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患者眼底不好是有黄斑病,通常不会引起失明,但是会引起中央视野偏暗和视物扭曲,但是如果患者发生视神经的病变或者视神经的挫伤以及视神经炎,就会引起失明。眼底不好的患者要到医院做详细检查,明确眼底病变分型以及严重程度,便于及时进行治疗。
角膜变性失明几率大吗
李海丽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如果变性长得非常致密,正好在角膜中央,就会导致失明。如果没有严重炎症或者是大量新生血管,做完角膜移植以后还是能恢复视力。角膜变性是指的角膜有过炎症或有过外伤或有过手术史等,这些术后或者是受伤以后发生角膜逐渐逐渐变得灰白、不透明,一般都是继发于其他角膜疾病。因为有原发病,导致角膜变性以后逐渐还会加重。比如带状角膜变性,角膜中央有条带,变得越
角膜擦伤会失明
朱江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大部分角膜擦伤都会在24到48小时内自然愈合,只要角膜损伤没有累及到角膜基质层,一般不会留下疤痕,不会影响视力。由于角膜暴露在眼睛最前端,最容易受到外界物体损伤,所以角膜擦伤是急诊眼科常见眼病之一。当眼睛角膜擦伤时,由于角膜上皮具有丰富神经,所以会表现出强烈刺激症状,眼部疼痛症状也会十分明显。
黄斑病变多久会失明
崔馨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黄斑病变多久会导致失明,其实没有统一的答复。因为黄斑病变很多种类型,如果是一种自限性的黄斑病变,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一般在发病的三到六个月之间,会自行痊愈,不会导致失明。由于年龄导致的黄斑病变,如干性黄斑变性或者湿性黄斑变性,如果治不好,或者治疗效果不好,那有可能在数年内有不同的病变,会导致患者失明的结果。还有一种是因为黄斑裂
糖尿病会失明吗?
马丽芬 副主任医师
宝鸡市中心医院 三甲
糖尿病患者非常容易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此糖尿病患者发生失明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5~10倍。所以一般建议糖尿病5年以上,每年一定要进行眼底的检查,凡是具有适应征且有条件的,都应该进行激光的治疗,主要是为了及时发现病变,并抓住治疗时机。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