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是心脏瓣膜疾病,病因有先天性因素、退行性变、风湿性心脏病等,病理生理变化分左心室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等症状及相应体征,诊断方法包括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等,治疗有内科对症支持和外科人工主动脉瓣置换术,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有关,不同年龄人群预后有差异
一、定义
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心脏瓣膜疾病,是指主动脉瓣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开放受限,使得左心室向主动脉射血受阻的病理状态。正常的主动脉瓣口面积约为3-4平方厘米,当瓣口面积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狭窄相关的临床表现。
二、病因
1.先天性因素
先天性主动脉瓣发育异常较为常见,比如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可能就会逐渐出现狭窄相关表现,这与胚胎发育过程中主动脉瓣结构形成异常有关,这种异常结构会随着年龄增长、血流冲击等因素逐渐导致瓣口狭窄加重。
对于女性患者,先天性因素导致主动脉瓣狭窄的情况可能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就埋下隐患,若存在先天性主动脉瓣结构异常,随着身体的发育,狭窄可能会逐步显现。从生活方式角度看,先天性因素与生活方式关联不大,但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预防病情进展很重要。有先天性主动脉瓣异常病史的人群需要定期进行心脏检查。
2.退行性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主动脉瓣会发生退行性改变,老年患者中常见的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就属于此类。年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年龄超过65岁,发生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概率逐渐增加。男性和女性在老年阶段都可能受到退行性变的影响,但女性在绝经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对心脏结构和功能有一定影响,不过主要还是以年龄相关的退行性改变为主。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脂饮食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主动脉瓣的退行性变进程,有高脂饮食病史的人群需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来降低主动脉瓣狭窄的风险。
3.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是由于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累及心脏瓣膜,风湿热反复发作会导致主动脉瓣粘连、钙化等,从而引起狭窄。这种情况在曾经有过风湿热病史的人群中较为常见,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若既往有风湿热病史,就存在发生主动脉瓣狭窄的风险。在生活方式上,感染控制不佳等可能会诱发风湿热复发进而加重主动脉瓣狭窄,有风湿热病史的人群需要注意预防链球菌再次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三、病理生理变化
1.左心室代偿期
当主动脉瓣狭窄时,左心室射血阻力增加,左心室为了克服阻力,会逐渐发生心肌肥厚,以增加收缩力来维持正常的心输出量。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心脏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以发现左心室壁增厚等表现。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代偿期的进展速度可能不同,儿童时期如果存在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心肌肥厚的进展可能相对较快,需要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变化;老年患者代偿期可能相对较长,但最终也会进入失代偿期。
2.左心室失代偿期
随着病情进展,左心室肥厚到一定程度,心肌顺应性下降,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进而引起左心房压力升高,肺静脉淤血,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引起外周组织灌注不足,出现头晕、乏力等表现。在特殊人群中,比如儿童患者失代偿期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生长迟缓等情况;老年患者失代偿期可能会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的供血不足,如脑供血不足等,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呼吸困难:是主动脉瓣狭窄较常见的症状,早期可能在活动后出现,随着病情进展,静息时也可出现。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不愿意进行剧烈活动;老年患者可能在日常轻微活动如快走、爬楼梯等情况下就出现呼吸困难。
心绞痛:部分患者可出现心绞痛症状,主要是由于主动脉瓣狭窄导致左心室肥厚,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引起。男性和女性患者都可能出现心绞痛,但女性在绝经后由于心血管系统的一些变化,心绞痛的表现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需要注意鉴别。
晕厥或接近晕厥:多发生于活动后或身体突然改变体位时,是由于主动脉瓣狭窄导致心输出量突然减少,脑供血不足引起。儿童患者出现晕厥情况相对较少,但一旦出现需要高度重视,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老年患者发生晕厥可能会增加跌倒等意外风险。
2.体征
心脏杂音:主动脉瓣区可闻及收缩期喷射样杂音,响度在3/6级以上,杂音向颈部传导。通过心脏听诊可以初步发现主动脉瓣狭窄,但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不同年龄人群心脏杂音的特点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时期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杂音可能有其特定的频率和强度特征。
其他体征: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能出现脉搏细弱、血压偏低等体征。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脉搏细弱等表现可能更为明显;儿童患者若存在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落后、心前区搏动增强等体征。
五、诊断方法
1.超声心动图
是诊断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检查方法,可以准确测量主动脉瓣口面积、瓣叶厚度、瓣叶运动情况等。通过超声心动图的多普勒超声可以评估跨瓣压差,从而判断狭窄的严重程度。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操作和图像解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儿童患者由于胸廓较小等因素,可能需要更精细的操作来获取准确的图像;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胸廓畸形等情况,也会对超声心动图检查有一定影响,但现代超声技术大多能够较好地克服这些影响。
2.心电图
可发现左心室肥厚、ST-T改变等表现,有助于辅助诊断主动脉瓣狭窄。不同年龄人群心电图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心电图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变化,比如电轴左偏等,但需要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判断;老年患者心电图可能会有更多的非特异性改变,需要与其他心脏疾病相鉴别。
3.胸部X线
可显示心脏大小、主动脉根部情况等。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能出现左心室增大等表现。儿童患者胸部X线可能显示心脏形态与正常儿童有所不同,比如心影可能增大等;老年患者胸部X线可能会有主动脉钙化等表现,这些表现对于诊断主动脉瓣狭窄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六、治疗与预后
1.治疗
内科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比如对于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给予利尿剂等药物减轻水肿,但需要注意药物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影响,儿童患者使用利尿剂需要密切监测电解质等情况;对于存在心绞痛的患者,可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但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需要避免患者剧烈运动等加重心脏负担的行为。
外科治疗:人工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有效方法。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手术的风险和预后有所不同,儿童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但早期手术可以改善预后;老年患者手术风险也需要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等因素。
2.预后
主动脉瓣狭窄的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病情严重且未得到及时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差,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不同年龄人群预后也有差异,儿童患者如果能够早期手术治疗,预后可以接近正常人群;老年患者预后相对儿童患者较差,但通过合适的治疗也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