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心悸是怎么回事
胸闷心悸有多种常见原因,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胸)、全身性因素(如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精神因素(如焦虑症);伴随不同症状有不同意义,如伴随胸痛、呼吸困难等;检查方法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等;处理原则包括一般处理和针对病因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胸闷心悸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一、胸闷心悸的常见原因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
1.冠心病: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时可出现胸闷心悸。大量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缺氧引发胸闷心悸的发作频率相关,例如有研究显示,冠状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胸闷心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狭窄程度较轻者。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相对略高,长期高脂饮食、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生活方式及基础疾病会增加冠心病发生风险,进而引发胸闷心悸。
2.心律失常: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导致心跳节律或频率异常,如早搏、房颤等。各种年龄人群均可发生,年轻人长期精神压力大、过度劳累可能引发早搏导致胸闷心悸;老年人则多因心脏本身退行性变等因素出现心律失常相关胸闷心悸。房颤患者发生胸闷心悸的概率较高,研究发现房颤患者中约半数以上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症状。
(二)呼吸系统疾病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慢性炎症导致气流受限,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进而引起胸闷,同时可能伴有心悸。COPD多见于长期吸烟人群,年龄一般较大,病情进展过程中会反复出现胸闷心悸,尤其是在急性加重期更为明显,研究显示COPD患者中约30%-50%存在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
2.气胸: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导致肺组织受压,引起胸闷,也可能伴随心悸。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突然剧烈运动、咳嗽等可能诱发气胸,比如年轻体型瘦高者剧烈运动后易发生气胸出现胸闷心悸。
(三)全身性因素
1.贫血: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组织器官缺氧,可出现胸闷心悸。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缺铁性贫血在育龄女性和儿童中较为常见,巨幼细胞贫血多见于长期素食、酗酒或有胃肠道疾病者,贫血患者因机体缺氧代偿性心率加快,从而出现胸闷心悸,血红蛋白浓度越低,胸闷心悸症状往往越明显。
2.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悸,同时可能伴有胸闷。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患者除胸闷心悸外,还常伴有多汗、消瘦、手抖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可发现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促甲状腺激素降低。
(四)神经精神因素
1.焦虑症: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胸闷心悸等躯体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工作压力大、生活事件刺激等易引发焦虑症,焦虑症患者的胸闷心悸症状往往与情绪变化密切相关,在焦虑发作时较为明显,心理量表评估可辅助诊断。
二、胸闷心悸的伴随症状及意义
(一)伴随胸痛
1.压榨性胸痛:多见于冠心病心肌缺血,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等部位,提示可能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需高度重视,及时就医。
2.刺痛:若胸痛为刺痛且持续时间短,可能与神经官能症相关,但也需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二)伴随呼吸困难
1.活动后加重:见于心肺功能不全,如COPD患者活动后呼吸困难加重,同时伴有胸闷心悸,提示病情可能处于进展期或急性加重期。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平卧时加重,坐起后稍缓解,常见于左心衰竭,由于平卧后回心血量增加,加重肺淤血,导致胸闷心悸呼吸困难。
(三)伴随头晕、黑矇
1.提示可能存在心律失常导致心输出量骤减,脑供血不足,如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需立即评估病情,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等检查。
(四)伴随多汗
1.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常伴有多汗,同时出现胸闷心悸,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增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增加。
三、胸闷心悸的检查方法
(一)心电图检查
1.可实时记录心脏电活动,有助于发现心律失常等问题,如是否存在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图形,常规12导联心电图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能捕捉到发作时的心脏电变化,但对于偶发心律失常可能存在漏诊,需根据情况进行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Holter可连续记录24或48小时心电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二)超声心动图
1.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查看心肌厚度、心腔大小、瓣膜运动等情况,有助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引起的胸闷心悸。例如可发现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区域运动异常,心肌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等。
(三)血液检查
1.血常规:了解是否存在贫血,通过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判断。
2.甲状腺功能:检测甲状腺激素(T3、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辅助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相关的胸闷心悸。
3.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有助于诊断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
(四)胸部X线或CT检查
1.胸部X线可初步观察心肺的形态、大小等,如COPD患者可见肺纹理增多、紊乱,气胸患者可见肺组织压缩影。胸部CT对于肺部疾病的诊断更清晰,能发现更小的病变,如肺部肿瘤、气胸的细微改变等,对明确胸闷心悸的病因有重要价值。
四、胸闷心悸的处理原则
(一)一般处理
1.让患者休息,采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等,减少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持环境安静。对于焦虑症患者,需进行心理安抚,缓解其紧张情绪。
(二)针对病因治疗
1.冠心病:若为心绞痛发作,可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改善心肌供血,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医嘱,同时积极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戒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对于心肌梗死患者,需及时进行再灌注治疗等。
2.心律失常:根据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采取相应治疗,如早搏若症状明显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需谨慎选择,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房颤可根据情况选择转复心律、控制心室率、抗凝等治疗。
3.呼吸系统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需进行吸氧、舒张支气管等治疗,气胸患者需根据气胸量采取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
4.贫血:明确贫血类型,如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巨幼细胞贫血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等。
5.甲状腺功能亢进: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或根据情况选择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治疗。
五、特殊人群胸闷心悸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1.儿童胸闷心悸相对少见,可能的原因有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多在婴儿期或儿童期出现症状,可伴有口唇发绀、生长发育迟缓等。病毒性心肌炎多有前驱感染史,如发热、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后出现胸闷心悸,儿童患病毒性心肌炎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密切观察,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二)孕妇
1.孕妇出现胸闷心悸可能与孕期生理变化有关,如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等,也需排除妊娠期心脏病等病理情况。孕妇发生胸闷心悸时,要注意休息,采取左侧卧位,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同时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避免自行用药,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
(三)老年人
1.老年人胸闷心悸多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病情往往较为复杂,且对症状的感知可能不敏感,容易延误病情。老年人出现胸闷心悸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在治疗过程中需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用药需谨慎,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