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出血是怎么回事
阴道出血可由生理性和病理性等多种原因引起,生理性包括月经和排卵期出血;病理性涉及妊娠相关疾病(先兆流产、异位妊娠、胎盘因素)、生殖系统炎症(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生殖系统肿瘤(子宫肌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损伤异物和外源性性激素;其他原因有全身性疾病和内分泌失调,出现阴道出血应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并治疗。
一、生理性阴道出血
1.月经:女性进入青春期后,子宫内膜会周期性脱落,从而导致阴道出血,即月经。正常月经具有周期性及自限性,出血的第一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日,平均28日。每次月经持续时间称经期,一般为2~8日,平均4~6日。经量为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正常月经量为20~6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不同年龄女性的月经情况可能因身体发育阶段等因素有所不同,比如青春期女性月经初潮后,可能会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等情况,这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有关;而育龄期有性生活的女性若月经出现异常改变,需考虑妊娠相关情况;围绝经期女性则因卵巢功能衰退,月经会逐渐紊乱。
2.排卵期出血:在月经中期,即排卵期,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雌激素的支持而出现部分子宫内膜脱落,引起有规律性的阴道出血。一般出血量较少,持续时间短,有的仅表现为少量褐色分泌物。这种情况多见于育龄期女性,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可能会影响激素水平,从而增加排卵期出血的发生风险。
二、病理性阴道出血
1.妊娠相关疾病
先兆流产:多见于育龄期有性生活且未避孕的女性。主要表现为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其发生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全身性疾病(如严重感染、高热疾病等)、免疫功能异常、内分泌异常(如黄体功能不全等)、生殖器异常、创伤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的孕妇发生先兆流产的风险有所差异,高龄孕妇因卵子质量下降等原因,发生先兆流产的概率相对较高。
异位妊娠:常见于育龄期有性生活的女性,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典型症状为停经后腹痛与阴道流血,阴道流血一般量少呈点滴状,色暗红或深褐。其发生主要与输卵管炎症、输卵管手术史、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辅助生殖技术、避孕失败等因素有关。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如既往有输卵管炎症病史等,更需警惕异位妊娠的发生。
胎盘因素:如胎盘前置状态,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多见于经产妇及多产妇。主要症状为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发生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其发病与子宫内膜病变或损伤(如多次流产、刮宫、剖宫产等)、胎盘面积过大、胎盘异常(如副胎盘等)、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等因素有关。不同孕周的胎盘前置状态处理方式不同,孕早期发现胎盘前置状态时,需密切观察,随着孕周增加,部分胎盘前置状态可能会发生胎盘位置上移,但也有部分会发展为前置胎盘,对母儿健康造成影响。
2.生殖系统炎症
阴道炎:如滴虫性阴道炎,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间或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阴道分泌物多呈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阴道毛滴虫适宜在温度25~40℃、pH5.2~6.6的潮湿环境中生长,月经前后阴道pH改变,隐藏在腺体及阴道皱襞中的滴虫得以繁殖,引起炎症发作,多见于育龄期女性,性生活活跃是重要的传播途径。而老年性阴道炎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黏膜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阴道内pH增高,局部抵抗力降低,其他致病菌过度繁殖或入侵引起炎症,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灼热感等。
宫颈炎:急性宫颈炎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也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也可无急性宫颈炎病史,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的呈淡黄色,有的可伴有息肉形成等。宫颈炎的发生与病原体感染有关,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性生活活跃的育龄期女性是高危人群,而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低,也可能因局部抵抗力下降发生宫颈炎。
子宫内膜炎:多见于产后、流产后或宫腔手术后,病原体侵入子宫内膜引起炎症。主要症状为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且有异味等。产后或流产后感染的子宫内膜炎,病情一般较重;而宫腔手术后感染的子宫内膜炎,症状相对较轻。不同年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炎的风险不同,产后女性尤其是剖宫产术后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炎的风险相对较高,这与手术创伤、产后身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有关。
3.生殖系统肿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女性。主要症状为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这是由于子宫肌瘤使宫腔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并影响子宫收缩等。此外,还可出现下腹包块、白带增多、压迫症状等。子宫肌瘤的发生可能与女性性激素有关,育龄期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可能增加,而绝经后肌瘤多可萎缩。
宫颈癌:高发年龄为50~55岁,但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中晚期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其发生主要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有关,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多孕多产等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有性生活的女性应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如HPV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子宫内膜癌:常见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主要症状为绝经后阴道流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其发生与雌激素长期刺激子宫内膜而无孕激素拮抗、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或不育及绝经延迟等因素有关。肥胖女性由于脂肪过多,会增加雌激素的储存和分泌,从而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
4.损伤、异物和外源性性激素
阴道损伤:多有明确的外伤史,如初次性交损伤、粗暴性交、阴道异物等。性交损伤多见于首次性交的女性,可导致阴道出血;阴道异物多见于儿童或绝经后女性,异物长期刺激阴道可引起阴道出血。不同年龄女性阴道损伤的原因不同,儿童阴道异物多因好奇将异物塞入阴道,而绝经后女性可能因疏忽等原因导致阴道异物进入。
外源性性激素:如使用雌、孕激素不当,可能会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若漏服或服用方法不正确,可能会出现突破性出血;绝经后女性激素替代治疗过程中,若激素使用剂量不当等,也可能导致阴道出血。不同年龄女性使用外源性性激素的风险不同,育龄期女性使用避孕药需注意规范用药,绝经后女性激素替代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密切监测。
三、其他原因引起的阴道出血
1.全身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引起阴道出血。这类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遗传因素等有关,不同年龄的患者均可能发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除了阴道出血外,还常伴有其他部位的出血表现,如皮肤瘀点、瘀斑等。
2.内分泌失调:如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成熟,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均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引起子宫不规则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或增多等。生活方式因素如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可能会加重内分泌失调引起的阴道出血情况。
总之,阴道出血可能由多种生理性或病理性原因引起,不同原因导致的阴道出血具有不同的特点,当出现阴道出血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