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银屑病
银屑病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有遗传、环境、免疫等病因,临床表现多样,诊断靠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治疗分局部、系统、生物制剂、光疗等,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目前无法根治但可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一、定义与基本特征
银屑病是一种由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基本特征为皮肤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鳞屑性斑块,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以头皮、四肢伸侧较为常见,常呈对称性分布。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遗传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有银屑病患者,那么亲属患病的风险会增加。多个基因与银屑病的易感性相关,这些基因参与了机体的免疫调节等过程,使得个体更容易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病。
2.环境因素
感染因素:某些细菌、病毒等感染可能诱发或加重银屑病。例如,链球菌感染与点滴状银屑病的发病关系较为密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当儿童感染链球菌后,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出现银屑病皮疹。
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精神状态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诱发或加重银屑病。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精神因素的影响有所不同,在青壮年中,由于工作压力等原因导致的精神紧张可能更易引发银屑病;而对于儿童,家庭环境的变化等精神因素也可能对其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
外伤:皮肤外伤,如擦伤、烫伤、手术切口等,可能在局部诱发银屑病皮疹,即同形反应,这在一些外伤后出现银屑病的患者中较为常见,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皮肤外伤都可能成为银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3.免疫因素:免疫系统异常在银屑病的发病中占据核心地位。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异常活化,导致炎症因子的大量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等,这些炎症因子会引起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从而出现银屑病的典型皮肤表现。例如,IL-17可以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加速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导致皮肤表面出现增厚的鳞屑等表现。
三、临床表现
1.寻常型银屑病
典型表现:初起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逐渐扩展成为境界清楚的红色斑块,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称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出现小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Auspitz征)。
不同部位表现
头皮:皮疹常位于发际,呈带状,也可融合成片,布满头皮,鳞屑较厚,头发呈束状,但不脱发。儿童患者头皮银屑病相对较为常见,需要注意与头皮脂溢性皮炎等疾病鉴别。
四肢伸侧:如肘部、膝部,皮疹多为丘疹、斑丘疹,境界清楚,可因搔抓等出现同形反应,在原有皮疹周围出现新的皮疹。
2.脓疱型银屑病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较少见,多发生于青壮年。常急性发病,在寻常型银屑病基础上或无明显诱因下,全身出现广泛的红斑,红斑上迅速出现密集的无菌性小脓疱,脓疱可融合成脓湖,常伴有高热、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儿童患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较为罕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往往较为严重,需要密切监测全身情况。
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又称掌跖脓疱病,多限于掌跖,常在大小鱼际或跖部出现对称性红斑,红斑上出现针头至粟粒大小的脓疱,1-2周后脓疱干涸结痂,脱屑后又可出现新的脓疱,反复发作,病程慢性。
3.红皮病型银屑病:多由寻常型银屑病治疗不当引起,如外用刺激性强的药物、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突然停药等。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大量脱屑,常伴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该型银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患者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需要特别注意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等全身情况。
4.关节病型银屑病:除了有银屑病皮疹外,还伴有关节病变,可累及外周关节,也可累及中轴关节。外周关节受累时,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畸形,活动受限;中轴关节受累时,可出现脊柱强直等表现。儿童关节病型银屑病相对少见,但也有报道,需要关注儿童关节功能的发育情况。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典型的银屑病皮疹表现,如红斑、鳞屑、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等,结合发病部位、病程等特点,一般可以初步诊断。例如,头皮出现束状发、四肢伸侧的典型银屑病皮疹,结合病情反复发作的特点,可考虑银屑病的诊断。
组织病理学检查:银屑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主要有角化不全、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加速、表皮突延长、真皮乳头水肿上方棘层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等,这些特征对于不典型病例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鉴别诊断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头皮、面部等皮脂分泌旺盛部位,皮疹为淡红色斑片,上覆细小的油腻性鳞屑,无点状出血现象,头皮脂溢性皮炎的头发一般不呈束状。
慢性湿疹:多有皮肤肥厚、苔藓样变,皮疹境界不清楚,瘙痒剧烈,病程慢性,易反复发作,但一般无银屑病的典型皮疹表现。
头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儿童多见,常有脱发、断发,显微镜检查可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真菌培养阳性。
五、治疗与管理
1.治疗原则:银屑病目前无法根治,但可以通过治疗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银屑病的类型、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2.局部治疗
外用糖皮质激素:是常用的局部治疗药物,可减轻炎症、止痒。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儿童使用时需要谨慎,选择弱效或中效的糖皮质激素,并避免大面积长期使用。
维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等,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分化,从而发挥治疗作用。一般用于斑块状银屑病,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局部刺激。
3.系统治疗
甲氨蝶呤:适用于红皮病型、脓疱型、关节病型银屑病等重症银屑病,但该药物有肝毒性、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使用时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儿童使用甲氨蝶呤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
环孢素:可用于重症银屑病的治疗,其不良反应主要有肾毒性、高血压等,使用过程中需要监测肾功能和血压等。
4.生物制剂治疗:近年来生物制剂在银屑病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如针对TNF-α、IL-17等靶点的生物制剂。生物制剂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等优点,但也存在感染等不良反应的风险,使用前需要评估患者的感染风险等情况。
5.光疗
紫外线光疗:如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调节免疫系统。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银屑病,儿童光疗需要注意照射剂量的控制,避免对皮肤和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银屑病患者:儿童银屑病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尽量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局部治疗可优先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光疗需要严格掌握剂量和适应证,系统治疗药物的使用需要权衡利弊,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同时,要关注儿童患者的心理状态,由于银屑病可能影响外观,儿童可能会出现自卑等心理问题,需要给予心理支持。
2.老年银屑病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需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甲氨蝶呤等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同时,老年患者皮肤较为干燥,在局部治疗时可适当使用保湿剂,以缓解皮肤干燥引起的不适。
3.妊娠银屑病患者:妊娠期间银屑病的治疗需要特别谨慎,因为一些治疗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一般优先选择局部治疗,如外用糖皮质激素(选择相对安全的品种)、维生素D3衍生物等,避免使用系统治疗药物。如果病情需要使用系统治疗药物,需要在充分评估风险和受益后谨慎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