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散光是怎么回事
散光系眼球不同子午线屈光力不同致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后成两条焦线和一段弥散带的屈光不正,有先天性和后天性成因,可按病因、轴位、度数分类,有视力模糊、视疲劳、视物变形等症状,通过视力、验光、角膜曲率检查诊断,可戴框架眼镜、隐形眼镜矫正,也可手术矫正,患者需定期检查、注意用眼卫生、合理用眼,儿童和老年人有相应特殊注意事项。
一、散光的定义
散光是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是指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的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后不能形成一个焦点,而是形成两条焦线和一段弥散带的屈光状态。
二、散光的成因
1.先天性因素:
角膜先天性形态不规则较为常见,胚胎发育过程中角膜形态发育异常,导致不同方向的曲率不一致。例如,正常角膜应该是接近球形的,但先天性散光患者的角膜可能呈椭圆形等不规则形状,这种情况在出生时就已存在,与遗传等因素可能有关,家族中有散光患者的人群,后代发生先天性散光的风险相对较高。
晶状体的先天性异常也可能引起散光,但相对角膜因素来说较为少见。
2.后天性因素:
眼部疾病:某些眼部疾病会影响角膜或晶状体的形态,从而导致散光。例如,圆锥角膜,这是一种进展性的角膜病变,角膜逐渐变薄并向前突出呈圆锥状,使得角膜的屈光力明显异常,造成严重的散光;角膜外伤后形成瘢痕,会改变角膜的光滑度和曲率,引发散光;翼状胬肉如果生长在角膜表面,也可能影响角膜的正常曲率,导致散光出现。
不良用眼习惯:长期不正确的用眼姿势,如躺着看书、近距离过度用眼等,可能会对眼球的发育和角膜的形态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儿童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玩电子设备等,可能会影响眼部的正常发育,增加散光的发生风险。成年人长期不良用眼习惯也可能使原有的散光度数进一步加深。
三、散光的分类
1.按病因分类:
先天性散光:由先天因素导致,如角膜形态发育异常等。
后天性散光:由后天的眼部疾病、不良用眼习惯等引起。
2.按散光轴位分类:可分为不同方向轴位的散光,如180度轴位散光、90度轴位散光等不同方向的散光情况,轴位不同会影响矫正镜片的选择等。
3.按散光度数分类:
轻度散光:散光度数一般小于100度,对视力的影响相对较小,可能在不影响日常生活视力的情况下被忽视,但也需要定期观察。
中度散光:散光度数在100-200度之间,可能会对视力产生一定影响,导致视物模糊、视疲劳等症状。
重度散光:散光度数大于200度,会明显影响视力,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视物不清、扭曲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四、散光的症状表现
1.视力模糊:
无论是轻度还是重度散光,都可能出现视力模糊的情况。轻度散光可能只是在看远处或近处物体时稍微有些不清,而重度散光患者则会明显感觉视物模糊,看东西不清楚、不锐利。例如,散光患者看黑板上的字可能会觉得模糊不清,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青少年儿童如果存在散光,可能会表现出看书时靠近书本、经常揉眼睛等行为,这是因为他们试图通过调整眼睛的状态来努力看清物体,但效果不佳。
2.视疲劳:
散光患者由于眼睛需要不断地调整屈光状态来试图看清物体,容易出现视疲劳。表现为眼睛酸胀、疼痛、干涩,甚至头痛等症状。尤其是长时间用眼后,如长时间看书、使用电子设备等,视疲劳症状会更加明显。例如,学生长时间写作业后可能会出现眼睛疲劳、头痛等情况,可能与散光有关。
成年人如果长期从事需要近距离用眼的工作,如伏案工作、使用电脑等,散光导致的视疲劳会更易出现,影响工作状态和生活质量。
3.视物变形:
较高度数的散光可能会导致视物变形,患者会感觉看到的物体形状发生改变,比如直线变成曲线等。这种情况在患有圆锥角膜等疾病引起的散光时较为常见,会严重影响患者对物体的正常认知和判断。
五、散光的检查与诊断
1.视力检查:
通过视力表检查患者的裸眼视力,了解视力下降的程度。例如,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患者能看到的最小视标,从而初步判断视力情况,若视力低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屈光不正包括散光。
还可以进行矫正视力检查,通过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或验光设备,检查矫正后的视力情况,以区分是真性散光还是假性近视等其他情况导致的视力下降。
2.验光检查:
主观验光:包括插片验光等方法,验光师让患者通过观察视力表等方式,主观判断不同度数镜片下的视力情况,从而确定合适的散光度数和轴位等。这种方法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准确反馈。
客观验光:常用的有电脑验光,通过仪器测量眼睛的屈光状态,快速得到初步的散光度数、轴位等信息,但电脑验光结果需要结合主观验光等进行综合判断,因为电脑验光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尤其是对于儿童等配合度不高的人群。
3.角膜曲率检查:
通过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等,了解角膜的弯曲程度,对于诊断散光以及判断散光的类型和程度有重要意义。例如,角膜曲率异常的患者,往往存在散光问题,通过测量可以精确了解角膜不同方向的曲率情况,从而为散光的矫正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六、散光的矫正方法
1.佩戴框架眼镜:
这是最常见的矫正散光的方法。根据验光结果,制作合适度数和轴位的框架眼镜,通过镜片的折射作用,使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改善视力。框架眼镜佩戴方便,价格相对较为实惠,而且可以随时取下,适合各年龄段的散光患者。对于儿童来说,框架眼镜是比较安全和常用的矫正方式,但需要定期更换眼镜以适应眼部的变化。
2.佩戴隐形眼镜:
包括软性隐形眼镜和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RGP)等。RGP对于矫正散光有较好的效果,它可以更好地贴合角膜表面,矫正不规则散光,而且透气性好,相对减少眼部感染等风险。但佩戴隐形眼镜需要注意眼部卫生,严格按照佩戴和护理要求进行操作,否则容易引起眼部炎症等问题。对于成年人中适合佩戴隐形眼镜且眼部条件允许的患者可以考虑,但儿童由于自我护理能力相对较弱,一般不建议过早佩戴隐形眼镜。
3.手术矫正:
准分子激光手术:通过激光切削角膜,改变角膜的曲率,从而矫正散光。这种手术适用于年满18周岁以上,散光度数稳定的患者。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进行严格的术前检查,排除眼部疾病等禁忌情况。术后需要注意眼部的护理和恢复,可能会出现一些短期或长期的并发症,如干眼、视力回退等。
ICL晶体植入术:对于一些不适合做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ICL晶体植入术,通过植入人工晶体来矫正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这种手术相对创伤较小,但同样需要严格的术前评估。
七、散光患者的注意事项
1.定期检查: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应该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散光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部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需要定期检查视力和散光度数等,以便及时调整矫正方案。成年人也需要定期检查,因为散光度数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或用眼习惯等因素发生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处理。例如,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是比较合适的频率。
2.注意用眼卫生:
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眼睛,防止眼部感染。对于佩戴隐形眼镜的患者,要严格按照护理要求清洗和消毒镜片,避免因为眼部卫生问题导致眼部炎症等并发症。在用眼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的用眼距离和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隔一段时间要休息一下眼睛,向远处眺望等,缓解视疲劳。
3.合理用眼:
对于儿童来说,要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控制近距离用眼的时间,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这有助于预防散光的发生和发展。例如,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对眼睛的发育有好处。成年人也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长期熬夜、过度用眼等不良生活方式,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散光的程度或导致视疲劳等问题加重。
4.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散光患者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其眼部发育情况,定期带孩子进行眼部检查。在选择矫正方式时,框架眼镜是相对安全和合适的选择,家长要监督孩子正确佩戴眼镜,并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同时,要注意儿童的营养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眼睛的发育有益。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散光可能与眼部的退行性变等有关,除了正常的矫正和定期检查外,要更加注意眼部的保健。避免在光线过暗或过亮的环境下用眼,选择合适的眼镜来矫正散光,提高视力和生活质量。如果老年人同时患有其他眼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在进行眼部检查和治疗时要告知医生相关病史,以便综合考虑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