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远视
远视是一种屈光不正,眼在调节松弛时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分为轴性和屈光性远视。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症状表现,检查方法包括视力、散瞳验光、眼轴长度测量、角膜曲率检查等,矫正方法有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手术矫正等,远视对视觉发育等有影响,需注意合理用眼等事项,婴幼儿和老年远视有各自特殊注意要点。
一、远视的定义
远视是一种屈光不正,当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正常情况下,光线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折射后会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而远视眼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轴性远视)或屈光系统的屈光力不足(屈光性远视),导致成像位置落在视网膜后方。
(一)轴性远视
1.儿童时期:婴儿出生时眼球前后径较短,一般为生理性远视状态,随着年龄增长,眼球逐渐发育,前后径逐渐增长,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例如,新生儿的眼球前后径较短,通常有3D-4D的生理性远视,到3岁左右,眼球前后径接近成人,生理性远视度数可降至1D左右。
2.成年后:如果眼球发育异常,前后径未能达到正常长度,就会持续存在远视。成年轴性远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果家族中有眼球发育相关基因异常的情况,后代发生轴性远视的风险可能增加。
(二)屈光性远视
1.角膜因素:角膜是眼睛重要的屈光结构,如果角膜的弯曲度不够,例如扁平角膜,就会导致屈光力不足,引起远视。角膜弯曲度异常可能与先天性角膜发育不良有关,一些先天性疾病可能影响角膜的正常形态发育,从而导致屈光性远视。
2.晶状体因素:晶状体的屈光指数改变或晶状体位置异常也可导致屈光性远视。例如,先天性晶状体屈光指数异常,或者外伤性晶状体位置改变等情况,都可能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引发远视。
二、远视的症状表现
(一)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差异
1.儿童远视
婴幼儿期:可能表现为视力发育落后,比如3个月大的婴儿正常情况下应该有一定的视觉追视能力,但远视度数较高的婴儿可能追视不灵敏。这是因为远视影响了视网膜上清晰图像的形成,从而影响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而且,婴幼儿可能会出现眯眼的情况,试图通过眯眼来增加眼的调节力,使光线聚焦更清晰,但这种行为可能不易被家长发现。
学龄前儿童:可能会出现视物模糊、容易视疲劳的情况。由于儿童的眼睛调节能力较强,轻度远视可能通过调节来代偿,但随着用眼时间的延长,调节疲劳就会出现,表现为看书久了就说眼睛累、头痛等。另外,还可能出现斜视,因为远视眼为了看清物体需要更多的调节,同时会伴随过度的集合,长期如此容易导致内斜视,例如有些学龄前儿童被发现眼睛向内偏斜,经检查可能是远视引起的。
2.成年远视
轻度远视:成年轻度远视者在近距离工作或阅读时可能会出现眼疲劳症状,如阅读时间稍长就会出现眼酸、胀痛、视物模糊等。这是因为眼睛需要不断调节来弥补远视造成的成像后移,长时间调节会导致眼部肌肉疲劳。
中度或高度远视:除了眼疲劳外,还可能出现视力明显下降,远视力和近视力都可能受到影响。而且,由于需要经常使用调节,还可能出现眼球酸胀、头痛等不适,尤其在长时间用眼后更为明显。
三、远视的检查方法
(一)视力检查
通过视力表检查远视力和近视力,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远视及远视程度的重要方法。例如,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远视力,如果远视力低于正常范围(一般认为1.0及以上为正常远视力),近视力也可能异常,提示可能存在屈光不正,需要进一步检查。
(二)散瞳验光
1.儿童散瞳验光:儿童的眼睛调节能力较强,为了准确测量屈光度数,需要散瞳。常用的散瞳药物有阿托品眼膏等。通过散瞳可以麻痹睫状肌,消除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影响,从而得到准确的远视度数。例如,对于6岁以下的儿童,通常需要使用阿托品眼膏进行散瞳验光,连续涂抹3-5天,然后进行验光检查,这样可以准确测出儿童的真实远视度数,以便制定合适的矫正方案。
2.成人散瞳验光:成人如果是初次验光或者需要准确了解屈光状态时也可能进行散瞳验光。散瞳可以使睫状肌放松,更准确地测量眼睛的屈光度数,尤其是对于一些调节力较强的成人,散瞳验光能避免调节因素干扰,得到更精准的结果。
(三)眼轴长度测量
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或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方法测量眼轴长度。轴性远视患者的眼轴长度通常短于正常眼轴长度范围。例如,正常成人眼轴长度一般在23mm-24mm之间,如果眼轴长度低于这个范围,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可能提示轴性远视。
(四)角膜曲率检查
利用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的弯曲度,了解角膜的屈光状态。对于屈光性远视患者,角膜曲率检查可以发现角膜弯曲度异常情况,如扁平角膜等,有助于明确远视的病因是屈光性因素引起的。
四、远视的矫正方法
(一)佩戴框架眼镜
1.儿童远视:框架眼镜是儿童远视常用的矫正方法。根据散瞳验光得到的度数,配制合适的框架眼镜。例如,对于学龄前儿童的远视,框架眼镜可以帮助清晰视物,促进视觉发育。在选择框架眼镜时,要考虑儿童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镜框要轻便、不易损坏,镜片要选择光学性能良好的材质。而且,需要定期复查,因为儿童的眼球还在发育过程中,远视度数可能会发生变化,一般每半年到一年需要重新验光调整眼镜度数。
2.成年远视:成年远视患者也可以通过佩戴框架眼镜来矫正视力。根据验光结果选择合适度数的框架眼镜,佩戴后可以改善远视力和近视力,缓解眼疲劳症状。选择框架时可以根据个人的脸型、喜好等因素进行选择,但要确保眼镜的光学中心与瞳孔中心对齐,以保证良好的矫正效果。
(二)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
1.硬性角膜接触镜(RGP):对于一些不愿意佩戴框架眼镜或者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可以考虑RGP。RGP可以矫正远视,尤其是对于一些不规则散光合并远视的患者有较好的矫正效果。它与角膜直接接触,能够减少框架眼镜引起的像差,提高视觉质量。但佩戴RGP需要注意眼部卫生,定期清洁和护理镜片,而且初次佩戴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要定期复查,观察眼部对镜片的适应情况以及眼部健康状况。
2.软性角膜接触镜:软性角膜接触镜也可以用于远视的矫正,但相对RGP来说,矫正远视的效果可能稍逊一筹,而且由于软性镜片的透氧性等问题,长期佩戴需要注意眼部感染等风险。
(三)手术矫正
1.准分子激光手术:对于年满18周岁以上,且远视度数稳定的成年患者,可以考虑准分子激光手术。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进行严格的术前检查,包括角膜厚度、屈光度数、眼部健康状况等多项检查。例如,角膜厚度必须足够,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准分子激光手术通过切削角膜来改变角膜的屈光状态,从而矫正远视,但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术后可能出现干眼、视力回退等并发症。
2.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对于一些高度远视且不适合做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ICL。这种手术是将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以矫正远视。但同样需要严格的术前评估,包括眼部结构、眼压等多项检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ICL手术相对复杂,术后也需要密切观察眼部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五、远视与健康的关系及注意事项
(一)对视觉发育的影响
儿童时期的远视如果不及时矫正,可能会影响视觉发育,导致弱视等问题。弱视是指在视觉发育关键期内由于异常的视觉经验(如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例如,高度远视如果没有及时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视网膜上长期不能形成清晰的图像,就会影响视觉神经系统的发育,导致弱视的发生。所以儿童远视的早期发现和及时矫正对于视觉发育至关重要。
(二)眼疲劳相关注意事项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远视患者都容易出现眼疲劳。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一般建议连续用眼30-40分钟后休息10-15分钟,可以通过远眺、做眼保健操等方式缓解眼疲劳。对于儿童来说,家长要注意监督孩子的用眼习惯,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保证孩子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因为户外活动有助于预防近视等屈光不正的发生,对于远视患者也有助于眼部的健康。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婴幼儿远视:婴幼儿远视大多是生理性的,但也需要定期进行视力检查,一般建议在出生后3个月、6个月、1岁等阶段进行视力筛查。如果发现远视度数异常或者有视觉发育异常的迹象,要及时就医进行干预。家长在照顾婴幼儿时,要注意避免强光直射婴儿眼睛,提供合适的视觉刺激环境,促进婴儿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
2.老年远视: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晶状体弹性降低,调节能力下降,远视度数可能会发生变化。老年远视患者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关注屈光状态的变化。同时,由于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在佩戴眼镜等矫正方式时要注意舒适度,选择合适的镜框和镜片材质,避免因佩戴不适影响生活质量。而且,老年远视患者在阅读等近距离用眼时,可能需要更强的照明,以提高视力清晰度,减少眼疲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