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白内障可能与年龄因素(生理性老化)、紫外线辐射、遗传因素、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眼部外伤或炎症、药物因素等原因有关。
1.年龄因素(生理性老化)
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蛋白逐渐变性、聚集,导致晶状体透明度下降。这是轻微白内障最常见的原因,通常在40岁后开始出现,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升高。
2.紫外线辐射
长期暴露于紫外线(尤其是UVB)会损伤晶状体细胞,加速氧化应激反应,导致晶状体蛋白变性。
3.遗传因素
某些基因突变(如晶状体蛋白基因、代谢酶基因)可能导致晶状体发育异常或代谢障碍,增加白内障风险。
4.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导致晶状体内山梨醇蓄积,引发渗透压改变和晶状体肿胀,最终导致混浊。
5.眼部外伤或炎症
眼部钝挫伤、穿通伤或化学伤可直接损伤晶状体囊膜或上皮细胞,导致混浊。
6.药物因素
长期全身或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哮喘、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可能诱发后囊下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