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涉及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负荷过重、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等。
1.心肌收缩力下降
各种原因导致心肌细胞受损,如冠心病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坏死;心肌炎时,心肌细胞受到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炎症反应。这些都会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泵血功能降低,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
2.心脏负荷过重
前负荷过重主要见于瓣膜反流性疾病,如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此时心脏在舒张期承受的容量负荷增加,长期过重的前负荷会导致心肌肥厚、扩张,最终引起心力衰竭。后负荷过重常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心脏在收缩期需要克服更高的阻力,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心脏功能。
3.心室舒张功能异常
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等可导致心室舒张受限,心室充盈不足,例如,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引起左心室肥厚,使心室舒张功能下降,心脏在舒张期不能充分接纳回流的血液,从而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引发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