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肌炎可能会出现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心脏相关症状等;治疗方法为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一.症状
1.病毒感染前驱症状
小儿心肌炎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在心肌炎发病前,病毒会先侵犯呼吸道或消化道,引发相应的症状,患儿在发病前1-3周,常有发热、咽痛、咳嗽、流涕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感染症状。
2.心脏相关症状
病毒侵犯心肌后,会导致心肌损伤,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从而出现一系列心脏相关症状。患儿可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感觉心跳加快、不规律或心脏有压迫感。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甚至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水肿、肝大等。
二.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患儿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休息时间根据病情轻重而定,一般急性期需卧床休息2-4周,待症状消失、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等检查恢复正常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同时,要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和营养,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2.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营养心肌的药物,如维生素C、辅酶Q10等,促进心肌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对于心律失常的患儿,可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