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的发热类型主要有间歇性发热和弛张热,间歇性发热典型,呈寒战-高热-大汗退热的周期性发作,与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周期有关,部分患者有弛张热,儿童疟疾患者体温波动更明显需关注,对有疟疾流行地区旅居史等出现发热症状者应警惕疟疾及时检查
间歇性发热:是疟疾较为典型的发热表现。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繁殖,当裂殖体成熟后,红细胞破裂,大量的裂殖子、疟原虫的代谢产物等进入血液,刺激机体引起发热。一般先有一段时间的寒战,随后体温迅速上升,可达39℃甚至更高,之后又会很快出汗退热,体温恢复正常,这种寒战-高热-大汗退热的过程呈周期性发作。例如间日疟和卵形疟多呈间日发作,即每隔1天发作1次;三日疟多为隔2天发作1次。其周期性发作与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发育周期有关,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裂体增殖周期一般为间日疟和卵形疟约48小时,三日疟约72小时。
弛张热:部分疟疾患者也可能出现弛张热的情况,体温波动较大,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这可能与疟原虫感染导致机体免疫反应及炎症介质释放等多种因素有关,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疟原虫种类等因素可能影响发热类型的具体表现。
对于儿童疟疾患者,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发热时可能体温波动更为明显,且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儿童对发热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并发症。在诊断和治疗疟疾时,准确判断发热类型对于疾病的鉴别诊断和合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有疟疾流行地区旅居史等情况的患者,出现发热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疟疾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