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传染性因类型而异,细菌感染性毛囊炎通常不传染但皮肤破损时接触患者病灶分泌物可能增加自身感染风险,真菌感染性毛囊炎具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且皮肤屏障功能弱人群易被传染,了解其传染性特点可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细菌感染性毛囊炎
成因: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毛囊引发炎症。皮肤外伤、多汗、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易诱发。
传染性情况:通常不具有传染性,但当皮肤有破损时,接触到患者病灶处的细菌,健康人皮肤屏障若受损,就可能感染该细菌而出现毛囊炎症状。例如,健康人皮肤完整时,接触细菌感染性毛囊炎患者的病灶部位,一般不易被传染;但如果健康人皮肤有擦伤等破损情况,接触到患者病灶处的细菌,就可能被感染引发毛囊炎。
真菌感染性毛囊炎
成因:多由马拉色菌等真菌感染毛囊引起,往往与皮肤油脂分泌旺盛、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环境潮湿等因素相关。
传染性情况: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如与患者密切接触,包括身体接触、握手等)或间接接触(如共用被真菌污染的毛巾、衣物、床单等)传播。比如,在家庭环境中,若有成员患有马拉色菌性毛囊炎,共用一条毛巾后,其他成员就有可能被传染;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如宿舍,共用被污染的衣物等也易导致真菌性毛囊炎在人群中传播。对于皮肤屏障功能较弱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导致皮肤抵抗力下降的人,更容易被真菌感染引发毛囊炎。
总之,不同类型的毛囊炎传染性不同,了解其传染性特点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与患者共用个人物品等,以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