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会增加宫外孕发生风险,其机制是常引起输卵管黏膜粘连、管腔部分阻塞致受精卵在输卵管着床;育龄女性患慢性盆腔炎要积极治疗并避免无保护性行为;有慢性盆腔炎病史女性备孕前要检查输卵管;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降低盆腔炎及宫外孕风险;有盆腔炎病史女性要密切关注健康,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
慢性盆腔炎导致宫外孕的机制
输卵管是受精卵向宫腔移动的通道,慢性盆腔炎常引起输卵管黏膜粘连、管腔部分阻塞。例如,输卵管炎会使输卵管黏膜破坏,形成瘢痕,导致管腔狭窄,影响受精卵的正常运行,使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着床,从而引发宫外孕。有研究表明,既往有盆腔炎病史的女性,宫外孕的发生率比无盆腔炎病史者高2-3倍。
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育龄女性若患有慢性盆腔炎,需积极治疗,遵循规范的抗感染等治疗方案,以降低宫外孕的发生几率。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无保护性行为,防止再次感染加重病情。
有慢性盆腔炎病史女性:这类女性在备孕前应进行输卵管相关检查,如输卵管造影等,评估输卵管的通畅情况。若发现输卵管存在问题,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助孕方式,如试管婴儿等,减少宫外孕发生的可能。
生活方式方面: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性生活卫生,可降低盆腔炎的发生风险,进而间接降低宫外孕风险。同时,避免不洁性生活,减少性传播疾病的发生,对预防慢性盆腔炎及宫外孕有重要意义。
病史方面:有过盆腔炎病史的女性,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都应密切关注自身生殖系统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一旦出现月经异常、下腹隐痛等疑似宫外孕或盆腔炎复发的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