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动症部分患儿有自愈可能但比例低,约30%,70%左右会持续到青春期甚至成年,影响多方面,其自愈受病情严重程度、年龄、家庭环境与教育方式、是否存在共患病等因素影响,疑似患儿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评估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不能单纯等待自愈
影响自愈的因素
病情严重程度:轻度的小儿多动症相对更有可能自愈,而中重度的小儿多动症自愈的概率较低。例如,症状主要表现为偶尔注意力不集中、轻度活动增多的患儿,自愈可能性相对大;但如果患儿存在严重的注意力缺陷,伴随明显的冲动行为,严重影响学校、家庭等日常功能的,自愈几率较小。
年龄因素:通常年龄较小的患儿,随着大脑发育,部分症状可能有一定改善,但这不是绝对的。不过,不能单纯等待自愈而不采取干预措施,因为在等待过程中,患儿可能因为症状影响学习和社交,导致自信心受挫等问题。
家庭环境与教育方式: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给予恰当的教育引导,有助于患儿症状的改善。比如家庭氛围和谐,父母能耐心教导患儿学习应对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的方法,会对患儿恢复有积极作用;而家庭关系紧张、教育方式过于粗暴或放任的环境,则不利于患儿症状的改善,甚至可能加重病情,影响自愈。
是否存在共患病:如果小儿多动症合并有其他心理行为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等共患病时,自愈的可能性会降低。因为多种问题相互影响,会使得病情更加复杂,需要综合干预来改善状况。
对于疑似小儿多动症的患儿,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评估,由专业医生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而不是单纯等待自愈,以最大程度帮助患儿改善症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