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出血热会传染,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儿童、成年人、特殊生活方式人群感染风险不同,可通过清理积水、个人防护等措施预防感染。
传播途径及机制
伊蚊,尤其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当感染登革病毒的伊蚊叮咬人时,病毒会进入人体,在体内复制并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登革病毒在伊蚊体内可经历发育和繁殖阶段,当蚊虫再次叮咬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不同人群的感染风险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容易感染登革病毒。若儿童处于登革出血热流行区域,应尽量避免蚊虫叮咬,如使用蚊帐、驱蚊液等。因为儿童感染后可能病情发展相对较快,需要密切关注其症状变化,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等疑似登革出血热症状,应及时就医。
成年人:成年人虽然免疫系统相对成熟,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在登革出血热流行地区,同样需要做好防蚊措施。如果本身有基础疾病,如慢性肝病、肾病等,感染登革病毒后可能会使基础疾病加重,所以这类人群更要注意预防蚊虫叮咬,降低感染风险。
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在户外工作、生活的人群,如园林工人、建筑工人等,由于暴露在蚊虫活动环境中的时间较长,感染登革出血热的风险相对较高。这类人群应加强个人防护,如穿着长袖衣物、使用有效的驱蚊产品等。
预防感染的措施
环境方面,要定期清理积水,因为伊蚊容易在积水处繁殖,清除积水可以减少蚊虫滋生地。
个人防护上,外出时可穿着浅色长袖衣物,暴露的皮肤涂抹含避蚊胺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使用纱窗、蚊帐等防止蚊虫叮咬。
总之,登革出血热具有传染性,通过采取有效的防蚊措施等可以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