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多见于6-18个月婴幼儿,先突发高热3-5天,后体温骤退伴玫瑰色斑丘疹1-2天消退;治疗需对症支持,高热时物理降温或超38.5℃且不适用对乙酰氨基酚等,同时让患儿多休息、通风、清淡饮食补水
一、幼儿急疹的症状
1.发热:多见于6-18个月的婴幼儿,突发高热,体温可骤升至39-40℃以上,持续3-5天,一般情况良好,精神状态尚可,部分患儿可能有轻微烦躁。这种高热是幼儿急疹早期较典型的表现,与婴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及病毒感染引发的体温调节中枢变化有关,年龄较小的婴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相对不完善,高热时更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有无惊厥等情况。
2.皮疹:发热持续3-5天后体温骤退,同时或稍后皮肤出现玫瑰色斑丘疹,直径2-5毫米,压之褪色,先发生于颈部和躯干,然后蔓延至面部和四肢,皮疹一般1-2天内消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皮疹的出现是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反应的一种表现,不同个体皮疹的具体表现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符合上述特征,年龄较小的婴儿皮肤较娇嫩,皮疹出现后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
二、幼儿急疹的治疗
1.对症支持治疗
发热处理:高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帮助散热。由于幼儿急疹发热时一般情况相对较好,若体温未超过38.5℃且患儿无明显不适,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但如果体温超过38.5℃且患儿出现烦躁等不适,可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低龄儿童不合理用药),不过需注意年龄禁忌,严格按照儿童适用的剂型和剂量范围使用。
一般护理:让患儿多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适当补充水分,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恢复。对于婴儿,要注意喂养的舒适度,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避免因发热导致脱水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