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得了狂犬病传染吗
人得了狂犬病会传染,主要通过患病动物咬伤、抓伤传播,还存在黏膜接触传播及极罕见的器官移植传播情况,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需特别注意相关防护与及时处理。
传播途径细节
咬伤抓伤传播:这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动物的牙齿或爪子带有病毒,咬伤或抓伤人体时,病毒随唾液进入伤口从而感染。不同年龄人群被咬伤后感染风险无本质差异,但儿童由于身体防御能力相对较弱且可能更易靠近动物,需特别注意避免被动物咬伤抓伤。对于有宠物饲养等生活方式的人群,更要注意宠物的健康管理,定期接种疫苗,防止宠物感染狂犬病后传播给人。
黏膜接触传播:较少见但也存在可能,如含有病毒的唾液接触到人的眼结膜、口腔黏膜等黏膜部位,也有可能导致感染。例如,被狂犬病动物舔舐眼部等黏膜部位时,存在感染风险,这种情况在儿童中若发生,由于儿童可能好奇接触动物后未及时清洁黏膜部位,风险相对需重视。
器官移植传播:极罕见情况,通过接受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器官移植可能感染,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主要还是以被患病动物咬伤抓伤为主要传播方式。
特殊人群提示
儿童:儿童活泼好动,更容易与动物接触,若发生被动物咬伤抓伤等情况,家长应立即带儿童用肥皂水(和一定浓度的清水)交替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尽快就医进行规范的伤口处理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因为儿童感染狂犬病后病情进展可能相对较快,所以需要更及时、规范的处理。
老年人:老年人反应相对较迟缓,若被动物咬伤抓伤后可能未能及时察觉或处理不及时,同样需要尽快进行伤口处理和预防处置,且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感染后可能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
有基础疾病人群:本身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狂犬病后病情可能更复杂,在处理伤口和进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时,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也需更谨慎评估和处理,以保障患者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