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外阴炎症
外阴炎症是妇科常见疾病,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临床表现为外阴皮肤瘙痒、疼痛、烧灼感等,治疗方法因病因而异,包括保持外阴清洁、干燥,使用抗生素、雌激素软膏等,特殊人群如孕妇、幼女、绝经后妇女需注意治疗方法的选择。
非特异性外阴炎:多由经血、尿液、粪便刺激,长期久坐或穿不透气化纤内裤等引起。治疗上主要是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减少摩擦。针对病因可使用抗生素或雌激素软膏。
滴虫性外阴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治疗主要是全身用药,可使用甲硝唑或替硝唑。性伴侣需同时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霉菌性外阴炎: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主要为内源性传染。治疗上可使用克霉唑、咪康唑或制霉菌素栓剂或软膏。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盆及毛巾均应用开水烫洗。
婴幼儿外阴炎:多因尿布、纸尿裤、阴道异物等引起。治疗上主要是去除病因,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针对病因选用抗生素或硼酸软膏。
前庭大腺炎:多因前庭大腺管阻塞,分泌物积聚而成。急性发作时表现为外阴患侧局部红肿、疼痛、灼热感,行走不便。治疗上主要是抗生素治疗,脓肿形成后需切开引流并做造口术。
特殊人群:
孕妇:孕妇患外阴炎时,治疗应尽量选择局部用药,避免全身用药。治疗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同时要注意对胎儿的影响,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
幼女:幼女外阴炎多与外阴炎并存,治疗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不穿开裆裤,减少外阴部感染的机会。
绝经后妇女:绝经后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外阴皮肤变薄、萎缩,糖原含量减少,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外阴炎。治疗上除了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外,还需补充雌激素。
总之,外阴炎症的治疗应根据病因、病情轻重、患者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和摩擦,治疗期间要避免性生活,以防交叉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