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乙脑预防针可能出现局部不良反应(接种部位红肿、疼痛、硬结等,多数1-2天自行缓解)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热、全身不适等,一般可自行缓解),不同人群不良反应有特点,儿童易出现不良反应且发热发生率相对高、局部反应可能更明显,成人发生率相对低但全身不适可能影响日常活动,特殊病史人群如过敏史者过敏风险增加、癫痫病史者需密切观察是否诱发癫痫发作。
全身不良反应
发热:分为轻度发热(体温37.1~38℃)、中度发热(体温38.1~39℃)和重度发热(体温≥39℃)。发热是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一般在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持续1~2天可自行消退。据相关数据,约5%~10%的接种者会出现轻度发热情况,少数人可能出现中度发热,而重度发热较为罕见,不足1%。
全身不适:可能出现乏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较轻,多在接种后短期内发生,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注意休息、多饮水即可逐渐缓解。例如,约有3%~5%的接种者会出现轻度的全身不适症状。
不同人群打乙脑预防针不良反应的特点
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人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儿童接种乙脑预防针后,发热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且婴幼儿对发热的耐受性较差,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若儿童出现高热,应及时采取物理降温等措施。同时,儿童接种部位的反应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由于儿童皮肤较薄、皮下组织相对疏松,局部红肿硬结可能相对更明显,但一般也多在短期内恢复。
成人:成人免疫系统相对成熟,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儿童较低。但成人可能因工作、生活等因素,在接种后出现的全身不适症状可能会对日常活动产生一定影响,不过多数也能较快恢复。
特殊病史人群:如有过敏史的人群,接种乙脑预防针后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相对增加。过敏反应可表现为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需及时就医处理。对于有癫痫病史的人群,接种乙脑预防针后需密切观察是否有癫痫发作的诱发因素,因为少数情况下疫苗接种可能会引发神经系统的异常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