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症状传染途径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有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症状,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儿童易感染,要注意通风、养成卫生习惯,疑似症状及时就医隔离,家庭对患者物品消毒。
一、猩红热的症状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症状表现多样,在不同年龄段可能有一定差异。
前驱期症状:起病较急,可有发热,体温一般在38-40℃左右,同时伴有咽痛,咽部和扁桃体充血肿胀,可有脓性分泌物。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
出疹期症状:一般在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首先见于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处,24小时内迅速蔓延至全身。皮疹为针尖大小的充血性皮疹,按压可褪色,伴有痒感。在皮肤褶皱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部位,皮疹密集并形成紫红色线条,称为帕氏线。面部潮红,可有口周苍白圈。
恢复期症状:一般发热持续3-4天后体温逐渐下降,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疹退后开始脱皮,脱皮程度不一,可呈片状脱皮,一般无色素沉着。
二、猩红热的传染途径
空气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者和带菌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排出体外,形成带有细菌的飞沫,周围人群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被感染。例如,在密闭的教室、拥挤的家庭环境中,空气飞沫传播的风险较高。
密切接触传播:与患者直接接触,如握手、拥抱等,或者接触被患者污染的物品,如玩具、餐具、毛巾等,也可能引起感染。特别是儿童之间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密切接触频繁,增加了密切接触传播的可能性。
对于儿童群体,由于其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在集体生活中接触机会多,更易感染猩红热。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减少空气飞沫传播的机会;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等;如果儿童出现发热、咽痛、皮疹等疑似猩红热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居家隔离,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防止疾病传播给他人。对于有猩红热患者的家庭,要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如用含氯消毒液擦拭玩具、餐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