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萎缩性胃炎怎么治
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病因治疗和药物治疗。一般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饮食规律、避免刺激食物和戒烟,保证充足作息;病因治疗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规范四联疗法清除;药物治疗有对症的胃黏膜保护剂和抑酸剂,前者形成保护膜促修复,后者抑制胃酸缓解症状,不同人群用药需考虑差异。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规律进食,避免过饥过饱。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咖啡、酒精等的摄入,这些食物可能刺激胃黏膜,加重非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需注意避免食用过于粗糙、坚硬或刺激性强的食物,以保护尚未发育完全的胃肠黏膜;老年人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更要注重饮食的易消化性。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应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供应和胃黏膜屏障功能。
作息方面:保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对于非萎缩性胃炎的恢复也有积极作用。长期熬夜可能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影响胃肠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加重胃炎症状。
二、病因治疗
1.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处理
若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目前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联合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非萎缩性胃炎常见的病因之一,清除幽门螺杆菌有助于缓解炎症,促进胃黏膜的修复。不同年龄人群在治疗时需考虑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老年人肝肾功能情况等,比如儿童使用抗生素需谨慎选择对其影响较小且有效的药物。
三、药物治疗
1.对症治疗药物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等,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胃酸、胆汁等对胃黏膜的刺激,促进胃黏膜修复。对于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胃黏膜保护剂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腹部不适等症状。不同体质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比如过敏体质患者使用胃黏膜保护剂需警惕过敏反应。
抑酸剂: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和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可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侵蚀,适用于伴有反酸、烧心等症状的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对于老年患者,使用抑酸剂时要注意药物可能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