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阴道炎是由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等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部分无症状,有症状者表现为分泌物增多等,可通过支原体培养、核酸检测诊断,确诊后需抗感染治疗,孕妇和青春期女性有特殊注意事项。
病原体特点
支原体可黏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利用自身结构获取营养并对宿主细胞造成损伤。其感染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在女性生殖道内寄生时,可能长期处于携带状态而不立即引发明显症状,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时,就容易引发炎症反应。
感染途径
性传播:是支原体阴道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与感染支原体的异性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感染风险较高。
母婴传播:孕妇若感染支原体,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可能会被感染,从而引起新生儿呼吸道等部位的支原体感染。
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而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伴有外阴瘙痒、灼热感等,也可能出现性交疼痛等情况。在不同年龄段的女性中,表现可能略有差异,例如育龄女性可能因性生活等因素更容易出现上述典型症状,而青春期女性若发生感染,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体征情况:妇科检查时可见宫颈水肿、充血,宫颈口有黏液脓性分泌物附着等。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支原体培养:通过采集阴道分泌物等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若培养出相应的致病支原体可明确诊断,但培养过程需要一定时间且操作有一定要求。
核酸检测:利用核酸扩增等技术检测支原体的核酸,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
治疗原则
一旦确诊为支原体阴道炎,通常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药敏试验等结果来确定,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孕妇感染支原体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导致早产、胎膜早破等,因此孕妇若确诊支原体阴道炎,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治疗支原体阴道炎时,除了遵循常规的治疗原则外,要更加关注药物对生殖系统发育的潜在影响,同时要加强个人卫生宣教,告知其注意性生活卫生等相关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