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是胃和肠道的炎症,症状因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体差异不同,包括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以及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不同人群患胃肠炎时症状有差异,婴幼儿可能食欲明显减退,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
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与呕吐:是胃肠炎常见症状之一,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胃肠黏膜受刺激,导致胃部肌肉收缩,引发恶心,进而出现呕吐。儿童患胃肠炎时呕吐相对较常见,可能因儿童胃肠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感染后更易出现这种反应。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炎,婴幼儿常先出现呕吐症状,随后才出现腹泻等表现。
腹泻:肠道受到炎症刺激,蠕动加快,水分吸收障碍,导致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腹泻可为稀便、水样便甚至黏液脓血便等。不同病因导致的腹泻特点有所差异,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有时可能出现黏液脓血便,而病毒性胃肠炎多为稀水样便。对于儿童,频繁腹泻易导致脱水等严重后果,需密切关注。
腹痛:胃肠黏膜炎症刺激神经末梢引起腹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绞痛等。腹痛部位多在脐周,儿童表述可能不够准确,常表现为哭闹不安等。例如细菌性痢疾引起的胃肠炎,除腹泻等表现外,腹痛相对较明显,且可能有里急后重感(即有排便不尽感)。
全身症状:
发热:机体对炎症的免疫反应可引起发热。感染性胃肠炎多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病原体释放的毒素等可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出现发热。体温可呈低热、中度发热甚至高热。老年人患胃肠炎时发热可能不典型,有时体温升高不明显,但仍需重视,因为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感染可能更容易扩散。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发热时变化较快,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乏力:由于炎症反应消耗机体能量,以及腹泻、呕吐导致营养物质丢失、水分电解质紊乱等,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精神状态较差。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老年人患胃肠炎,都可能出现乏力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
不同人群患胃肠炎时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婴幼儿胃肠功能稚嫩,胃肠炎时除上述典型症状外,还可能出现食欲明显减退,甚至拒食;老年人患胃肠炎时,由于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症状可能被掩盖或不典型,需更细致观察,如可能仅表现为轻微腹痛、腹泻,或伴有精神萎靡等非典型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