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荨麻疹的治疗
感染性荨麻疹的应对包括去除诱因,积极找并除感染源;药物治疗用抗组胺药物,重时考虑糖皮质激素但需谨慎;对症支持治疗要皮肤护理和观察病情变化;特殊人群中儿童要遵儿科原则、轻柔护理等,老年要考虑基础病对药物影响并监测指标
一、去除诱因
感染性荨麻疹往往由感染因素引起,首先要积极寻找并去除感染源。例如,若为细菌感染导致,需明确是哪种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感染等,然后针对相应细菌进行处理;若是病毒感染,像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引发的感染性荨麻疹,要对病毒感染进行控制。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感染源不同,儿童可能因玩耍接触外界感染源概率高,需特别注意个人卫生等情况来排查感染源。
二、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是治疗感染性荨麻疹的常用药物。其通过拮抗组胺受体发挥作用,能减轻风团、瘙痒等症状。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选择药物需考虑其安全性等因素,比如儿童一般优先选择安全性较好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糖皮质激素:在病情较重时可考虑使用,如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广泛的风团且抗组胺药物效果不佳时。但需谨慎使用,因为其有一定副作用,不同年龄患者使用需权衡利弊,儿童使用更要严格把控适应证和剂量等相关情况。
三、对症支持治疗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引起继发感染。对于儿童患者,因其皮肤较为娇嫩,更要注意护理方式,轻柔清洁皮肤,选择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风团的数量、大小、瘙痒程度以及是否出现呼吸困难、腹痛等其他伴随症状。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达不清病情,需家长细致观察,如婴儿是否出现烦躁不安等异常表现,若出现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等要立即就医。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性荨麻疹相对更需谨慎处理。在药物选择上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皮肤护理要更加轻柔,同时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和病情变化,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感染性荨麻疹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的代谢等影响。例如,老年患者可能有肝肾功能减退,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且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