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疟原虫生活史分蚊体和人体阶段,临床有周期性发作等症状,在热带亚热带流行危害大,可通过临床表现、血涂片诊断,预防需控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疟原虫的生命周期
疟原虫的生活史较为复杂,包括在蚊体和人体两个阶段。在蚊体时,雌按蚊叮咬疟疾患者,摄入含有疟原虫配子体的血液,疟原虫在蚊体内进行有性生殖等发育过程;当受感染的按蚊再次叮咬健康人时,疟原虫的子孢子会进入人体,开始在人体的发育阶段。在人体中,疟原虫首先侵入肝细胞,进行裂体增殖,然后释放出大量裂殖子进入红细胞,红细胞内的疟原虫经过裂体增殖,使红细胞破裂,释放出的裂殖子又可侵入其他红细胞,如此循环,引起临床症状的发作。
2.疟疾的临床症状
发作症状:典型的疟疾发作具有周期性,间日疟和卵形疟常隔天发作一次,三日疟每隔两天发作一次,恶性疟发热间隔时间不规律。发作时患者会出现突发的寒战,随后体温迅速上升,可达39℃甚至更高,伴有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接着大量出汗,体温骤降,上述症状缓解,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又可再次发作。
伴随症状:病情较重时可能出现贫血、黄疸等表现,这是因为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以及胆红素代谢异常等。长期慢性感染疟疾还可能对肝脏、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引起肝脾肿大等情况。
3.疟疾的全球分布与危害
疟疾在全球许多地区都有流行,尤其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仍有大量人口面临疟疾感染的风险,每年有众多人患疟疾,并且造成一定数量的死亡。疟疾的流行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因为患病者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同时也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较大负担。
4.疟疾的诊断与预防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血液涂片查找疟原虫等方法。血液涂片是确诊疟疾的重要依据,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中是否存在疟原虫以及疟原虫的种类等。
预防:包括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和治疗疟疾患者;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防蚊、灭蚊,如使用蚊帐、蚊香、喷洒杀虫剂等;保护易感人群,对于进入疟疾流行区的人群,可以使用预防性抗疟药物等。在儿童等特殊人群中,由于其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加强预防措施,如在疟疾流行区的儿童应使用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等,以降低感染疟疾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