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怎么引起的
猩红热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传播途径有空气飞沫及皮肤伤口、产道侵入;人群普遍易感,儿童5-15岁发病率高,因免疫系统不完善;发病机制是细菌产生毒素和酶致病理变化;儿童感染症状明显易高热惊厥且集体生活易传播;成人症状可能较轻但易现风湿热等并发症,生活方式影响免疫力;有基础病史人群感染后病情易加重,基础病削弱机体健康致对感染反应差
一、病原体及传播途径
猩红热主要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为空气飞沫传播,比如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产生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周围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也可通过皮肤伤口或产道侵入人体而引发“外科型”或“产科型”猩红热。
二、易感人群及发病机制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儿童尤其是5-15岁的儿童发病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链球菌的抵抗力相对较弱。
发病机制: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人体后,会产生致热外毒素等多种毒素和酶。这些毒素和酶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例如导致皮肤血管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生,白细胞浸润,从而出现猩红热特征性的皮疹;同时,毒素还可引起发热等全身症状,链球菌产生的酶可导致咽部及周围组织炎症,出现咽痛、扁桃体炎等表现。
三、不同人群发病特点及相关影响
儿童:儿童感染后症状相对较为明显,除了典型的发热、咽峡炎、皮疹外,可能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这是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高热时容易诱发惊厥。而且儿童的生活方式多为集体生活,如在学校等场所,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
成人:成人感染后症状可能相对儿童较轻,但也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这是因为成人虽然免疫系统相对成熟,但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免疫反应如果失调,仍可能导致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另外,成人的生活方式如果有熬夜、劳累等情况,会影响自身免疫力,增加感染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有慢性心、肺、肾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猩红热后病情可能更易加重。例如有慢性肾炎的患者,感染链球菌后可能诱发肾炎的急性发作,加重肾脏损害;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感染后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心功能不全等情况。这是因为基础疾病会削弱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使得身体对链球菌感染后的应激和免疫反应能力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