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和间接传播;宿主自身因素中阴道内环境改变及机体免疫力下降易致发病;不同人群发病有特点,女性青春期、育龄期、绝经后及男性有不同情况,生活方式如不注意卫生、不良性生活等会增加发病几率
一、滴虫性阴道炎的病原体及传播途径
滴虫性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常见阴道炎症。阴道毛滴虫适宜在温度25-40℃、pH5.2-6.6的潮湿环境中生长。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性传播,这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性生活中,男性感染滴虫后常无症状,但可通过性行为将滴虫传给女性;二是间接传播,可通过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坐式马桶、衣物等间接传播。
二、宿主自身因素对发病的影响
1.阴道内环境改变:正常阴道内有多种微生物平衡存在,维持着酸性环境(pH值多在3.8-4.4)。当阴道内环境发生改变时,如长期应用抗生素、妊娠、月经前后阴道pH值改变等,都可能破坏阴道的自净作用,使得阴道毛滴虫易于繁殖引发炎症。例如,妊娠期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阴道组织内糖原增加,pH值偏碱,有利于滴虫的生长繁殖。
2.机体免疫力下降: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机体对阴道毛滴虫的抵御能力减弱,容易导致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生。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阴道内糖原含量增加,pH值改变,同时机体抵抗力下降,为滴虫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不同人群发病的特点及相关因素
1.女性群体:女性的生殖系统结构特点使得阴道与外界相通,且阴道环境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青春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阴道局部抵抗力相对较弱,若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容易感染滴虫引发阴道炎。育龄期女性性生活相对活跃,性传播风险增加,是滴虫性阴道炎的高发人群。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也可能发生滴虫性阴道炎。
2.男性群体:男性感染滴虫后,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多表现为尿道炎、前列腺炎等,但可成为传染源,通过性行为将滴虫传播给女性,导致女性反复感染滴虫性阴道炎。
3.生活方式因素: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经常更换内裤、不注意外阴清洁等,会增加感染滴虫的风险。此外,频繁性交、多个性伴侣等不良性生活方式也会显著提高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病几率。例如,多个性伴侣的人群,接触不同病原体的机会增加,感染滴虫的可能性增大。